曲吕的意思、曲吕的详细解释
曲吕的解释
犹曲律。 元 乔吉 《一枝花·杂情》套曲:“本待做曲吕木头车儿随性打,原来是滑出律水晶毬子怎生拿。”参见“ 曲律 ”。
词语分解
- 曲的解释 曲 (⑥麯) ū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曲笔(a.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b.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
- 吕的解释 吕 ǚ 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有六种,总称“六吕”。 姓。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曲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物体弯曲的样子或状态,属于形容词性。以下从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 弯曲貌: 这是"曲吕"最核心的含义,形容物体不直、呈弯折或盘旋的形状。常用于描述具体事物的形态,如树枝、小路、水流或人体的姿态等。其语义重点在于视觉上呈现的弯曲线条或弧度。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收录该词条,释义为"弯曲貌"。
-
词源与结构:
- 联合式合成词: "曲吕"由"曲"和"吕"两个语素构成。
- "曲":本义即为弯曲,与"直"相对,是构成该词意义的核心。
- "吕":在此处无独立表意(非指古代乐律"十二律"之一),主要作用是摹状,与"曲"结合后起到强化弯曲状态、增添形象色彩的作用,类似于"曲律"中的"律"。这种结构在古汉语和方言中常见,用于描绘事物的形态或情状。来源:王力《古代汉语》中对形容词构词法的分析;《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在相关方言词条中体现了此类构词特点。
-
用法特点:
- 描绘性: 主要用于对事物外在形态的具体描绘,具有形象性。
- 方言色彩: "曲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不常用,主要保留在部分方言中,如冀鲁官话(如山东部分地区)、中原官话(如河南部分地区)等。在这些方言中,它仍活跃于口语,形容物体弯曲。来源:《汉语方言大词典》在冀鲁官话、中原官话相关词条下收录了"曲吕"或类似变体(如"曲律"),释义为"弯曲"。
-
方言应用举例:
- 在山东桓台等地,形容树枝长弯了会说"这根树枝长曲吕了"。
- 在河南某些地区,形容小路蜿蜒可以说"这条路曲吕拐弯的"。来源:《桓台县志》方言部分(体现冀鲁官话用法);《河南省志·方言志》(体现中原官话用法)。
"曲吕"是一个具有方言色彩的形容词,意为"弯曲的样子"。其结构为"曲"(表义)+ "吕"(摹状),共同描绘事物的弯曲形态,主要活跃于冀鲁官话、中原官话等方言区。
网络扩展解释
“曲吕”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qǔ lǚ,其核心含义为“曲律”,主要用于形容弯曲、曲折的状态或形态。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词义:指物体或线条的弯曲、屈折,引申为事物不直或迂回的状态。
- 同义词:曲律、曲折、弯曲。
2. 文学与历史背景
- 元代用例:该词曾出现在元代乔吉的散曲《一枝花·杂情》中:“本待做曲吕木头车儿随性打,原来是滑出律水晶毬子怎生拿。”。此处以“曲吕”形容木头的弯曲特性,与后文的“滑出律”(光滑难握)形成对比。
- 蒙古语关联:在《元史》中,“曲律”还作为元武宗海山的蒙古语称号,意为“杰出”,但此用法与“曲吕”的弯曲本义无关。
3. 戏曲术语扩展
在戏曲领域,“曲律”也指代南北曲创作和演唱的规范原则,涉及音韵、格律等。不过这一含义与“曲吕”的原始词义关联较弱,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4. 相关词语
- 近义词:弯弯曲曲、九曲回肠。
- 反义词:笔直、平直。
- 成语关联:黄钟大吕(形容庄严音乐)、吕安题凤(喻造访不遇)等。
“曲吕”一词主要用于描述形态的弯曲,既有具象的物体特征(如木头、线条),也可在文学中通过比喻表达抽象概念。其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尤其在历史文献中需注意与蒙古语称号、戏曲术语的区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元代散曲集等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半晌禀谷禀施不秀气藏往漦龙疮疾吹胡瞪眼麤近大箛顶注断后断绝地蹲甲繁响粪棋粰鬻絓累鬼道过水面河泥菅蘧奸贪娇奼焦脣乾肺假饰鸡虫得失惊动靖端靖难烬骨樛蟠骏雄亢奋状态涝疏旱溉嵺廓列位刘杜录事緑绨卖法市恩慢板名品难厄拟定辟池乔禁架钦悦热处理深春石蜠唐肆同砚涂泥无事生事闲服仙露险佞献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