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掠的意思、删掠的详细解释
删掠的解释
削除。 南唐 成彦雄 《杨柳枝》词之六:“緑杨移傍小亭栽,便拥浓烟拨不开。谁把金刀为删掠,放教明月入窗来。”
词语分解
- 删的解释 删 ā 削除文辞中的某些字句:删除。删改。删减。删定。删节。删夷(亦作“删刈”)。删繁就简。 增 笔画数:; 部首:刂; 笔顺编号:
- 掠的解释 掠 夺取:掠夺。掠取。抢掠。劫掠。 擦过:掠视。浮光掠影。 拷打:掠笞。掠治。拷掠。 砍伐:掠林。 顺手抓取:随手掠起一根棍子。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删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两个单字"删"和"掠"的本义及组合来理解:
-
删 (shān)
- 本义: 削除、去掉(文字或内容)。《说文解字》释为"剟也",意为刊削、删除。
- 引申义: 指对文字、书籍、文件等进行修改、去除不必要的部分。核心在于有选择性地去除。
-
掠 (lüè)
- 本义: 夺取、抢夺。《说文解字》释为"夺取也"。
- 引申义: 指强行夺取财物、人口等,带有暴力或强制性的意味。如"掠夺"、"抢掠"。
"删掠"的合成含义:
将"删"和"掠"组合起来,"删掠"一词的含义侧重于有选择性地、强行夺取或删除。它通常用于描述以下行为:
- 对文献、档案的破坏性处理: 指在夺取文件、书籍、档案等物品后,对其进行有目的的删改、涂抹或销毁关键部分,以达到掩盖真相、篡改信息或毁灭证据的目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抢夺,还包含了后续的破坏性编辑。
- 带有目的性的掠夺: 指在抢劫、掳掠的过程中,并非不加选择地抢夺一切,而是有特定目标地选取某些物品或信息进行夺取,有时也伴随着对非目标物的破坏或丢弃。
"删掠"的核心意思是有选择性地夺取并(通常)伴随着删除或破坏。它强调的不是泛泛的抢劫或删除,而是两者结合的行动,尤其常用于描述对文字记录、档案资料等进行带有恶意目的的夺取和篡改、销毁行为。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该词典是收录现代汉语词汇最全、释义最权威的词典之一,对词义的源流和用法有详细解释。
-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作为规范现代汉语词汇使用的最权威词典之一,其对词语的释义具有标准性。
- 《说文解字》 (许慎 著):提供了"删"和"掠"这两个单字最古老的本义解释,是理解复合词"删掠"含义的基础。
网络扩展解释
“删掠”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删掠”意为削除、修剪,指通过去除多余部分使事物更简洁或通透。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多见于古典文学作品。
二、结构与出处
- 构词解析:由“删”(删除)和“掠”(掠过、拂过)组合而成,强调通过轻快动作完成修剪。
- 文学例证:南唐成彦雄《杨柳枝》词之六提到:“谁把金刀为删掠,放教明月入窗来”,此处以修剪杨柳枝叶让月光透入的场景,生动体现词义。
三、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描述对植物、文字或抽象事物的精简处理,例如修剪树枝、删减文章冗杂内容等,具有形象化的表达效果。
四、注意事项
该词属于古语词汇,现代语境中建议优先使用“修剪”“删减”等更通用的表达,避免造成理解障碍。若在文学创作或古籍阅读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拔火罐闭废宾烕扯翻车非成群螭盘当境单门读破房山石经防宿俘虏钢包阁下公园行牀行间酣豢璯弁矫世假批子津楼进士擧俊健可人柯叶滥伪累垂冷香马咽车阗靡雕摸底拈搭偏移千人坐秦篆容心山溪社会福利淑艾霜草双兔碑寺寝送爵荐脯索斗鸡贪货跳萧挑揄铁网铜駞隗嚣宫文叙子无限制无盐不解淡鲜缛消涣虾胊胁说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