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楫的意思、鼓楫的详细解释
鼓楫的解释
亦作“ 鼓檝 ”。划桨;划船。《后汉书·张禹传》:“﹝ 张禹 ﹞遂鼓楫而过。” 唐 薛据 《泊震泽口》诗:“歌竟鼓楫去,三江多客愁。” 明 刘基 《鱼乐轩记》:“鮫人蜑夫,鼓檝生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急呼舟人鼓檝,一夜追及其父兄。”
词语分解
- 鼓的解释 鼓 ǔ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鼓角(僶 )。大鼓。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高
- 楫的解释 楫 í 划船用具:舟楫。楫师(船工)。中流击楫。 古同“辑”,聚集。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鼓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ǔ jí(注音:ㄍㄨˇ ㄐㄧˊ),字面含义为划桨、划船。以下是详细解释:
1.字义分解
- 鼓:本义为击打乐器,引申为“击打、振动”的动作。在“鼓楫”中,表示用力摇动船桨。
- 楫:指船桨,如《诗经》中“桧楫松舟”的“楫”即为此意。组合后,“鼓楫”指通过划动船桨使船前行。
2.古籍用例
- 《后汉书·张禹传》:“遂鼓楫而过”,描述划船渡水的场景。
- 唐代薛据《泊震泽口》:“歌竟鼓楫去,三江多客愁”,通过划船动作烘托旅途愁绪。
- 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急呼舟人鼓檝”,说明该词也写作“鼓檝”,属异体字。
3.文学与扩展含义
- 除字面意义外,古诗文中常借“鼓楫”表达远行、漂泊的意境,或象征人生奋进的姿态(如“中流鼓楫”的壮志)。
4.现代用法
-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诗词创作,口语中多用“划船”替代。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后汉书》、唐宋诗词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账号额度使用完毕,请更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