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拱默的意思、拱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拱默的解释

亦作“ 拱嘿 ”。1.拱手缄默。《汉书·鲍宣传》:“以苟容曲从为贤,以拱默尸禄为智。” 晋 陆云 《国人兵多不法启》:“是以自来拱嘿,未敢多言。”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二:“帝自此御朝,即拱默不言。大臣奏事,可即肯首,不即摇首。” 清 侯方域 《明都察院左都御史陈公墓志铭》:“ 熹皇帝 拱默,中人有窃政者, 于廷 即去言路亦当言。”

(2).指垂拱无为。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十章第一节:“他们援道释儒,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认为人君应当拱默,委政臣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拱默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字面含义为“拱手沉默”,常用于形容人在特定场合下保持静默、不主动参与或表达意见的状态。以下从多角度解析该词:

  1. 基本释义

    拱默指以恭敬或无为的姿态保持沉默,常见于描述面对权威、争议或复杂情境时选择不表态的行为。《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为“拱手而默然”,强调动作与心理的关联性。

  2. 字源与构成

    • “拱”本义为双手合抱于胸前,引申为恭敬或无所作为,如《论语》中“子路拱而立”。
    • “默”表示不出声、不言语,如《说文解字》注“犬暂逐人也”,后泛指沉默。两字结合后,词义侧重“因礼节、顾忌或被动心态而沉默”。
  3. 文献用例与语境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评论性文本。例如《汉书·王莽传》记载“大臣拱默,莫敢明言”,描述臣子面对权臣时的缄默态度。现代用法中,可指代在公共事务中缺乏主动发声的现象。

  4. 近义词与辨析

    与“缄默”“噤声”近义,但“拱默”更强调“拱手”动作背后的被动性,常隐含对责任回避的批评,如“拱默尸禄”(占据职位却沉默不作为)。

  5. 使用提示

    在当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书面表达或学术讨论,如“部分代表在会议上拱默不语,未能反映民意”。需注意其略带贬义的倾向性,避免误用为中性描述。

网络扩展解释

“拱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和用法区分:

  1. 拱手缄默(消极不作为)
    指不发表意见、保持沉默的消极态度,常见于对官员或士大夫不作为的批评。例如《汉书·鲍宣传》提到“以拱默尸禄为智”,形容官员只求自保而不尽职。

  2. 垂拱无为(君主治理方式)
    在政治哲学中,可指君主不主动干预、顺应自然的治理理念。如郭沫若《中国史稿》提到“人君应当拱默,委政臣下”,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或上下文判断其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摆龙门阵背匠搏揜层掖沉甸甸穿花凤传拓淬勉寸进尺退电力网低品低陷二拔勾留恒长赫翼浑同将久江绿大吉丢古堆荆楚晋贤风纠偏疾恶如雠捐监潦雨李下瓜田龙腮毛尾泥古片接寸附钦赞气郁祇园精舍日道瑞烟三日打鱼,两日晒网三省吾身三推六问洒线上钓商山四公上收折脖子诗碣诗句示众守业水操税制松椿俗言贪位慕禄透骨微波粼粼温席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先芬小肠气戏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