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合祭的意思、合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合祭的解释

(1).合于祧庙而祭。古代帝王对其世次疏远之祖,依制迁其神主藏于祧庙而合祭之。《公羊传·文公二年》:“大祫者何?合祭也。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 何休 注:“毁庙,谓亲过高祖,毁其庙,藏其主于大祖庙中。”

(2).天神地祇,合在一起祭祀。《汉书·郊祀志下》:“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墬,其谊一也。” 宋 苏轼 《郊祀奏议》:“谨按《后汉书·郊祀志》, 建武 二年初,制郊兆於 洛阳 ,为圆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向西上,此则 汉 世合祭天地之明验也。”《宋史·盛陶传》:“议合祭天地,请从先帝北郊之旨。”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合祭”是汉语词汇,主要指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两种合并形式,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祧庙合祭
    指古代帝王将世系疏远的祖先神主迁入祧庙(供奉远祖的宗庙),合并进行祭祀。例如,超过高祖辈分的祖先,其神主会被移至祧庙,与其他祖先一同受祭。这种做法旨在简化祭祀流程,符合礼制中对“亲尽则毁庙”的规定(《公羊传·文公二年》提及)。

  2. 天地合祭
    将天神与地祇合并祭祀。例如《汉书·郊祀志》记载,汉代曾将天地位于同一祭坛合祭,并以先祖配天、先妣配地。宋代苏轼在《郊祀奏议》中也提到汉代的合祭实例,说明这一传统的历史延续性。

二、延伸意义

现代语境中,“合祭”可引申为合并仪式或活动以节省资源、提高效率,但其核心仍源于古代祭祀制度。

三、历史背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如《汉书》《宋史》中的记载),可参考、5、6的原始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合祭

合祭(hé jì)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下面将对其进行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进行解释。

拆分、部首和笔画

合祭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合”字拆分成左右两部分,“亼”是左部部首,表示手的形状,有“同心协力”的意思。右边的部分是“口”,表示嘴巴的形状,有“把嘴巴贴着”的意思。合字总共有6笔,4画。“祭”字拆分成上下两部分,“示”是上部部首,表示神明的示意,有“祭祀”、“神圣的”等意义。下边的部分是“示”,表示礼仪的意思。祭字总共有9笔,6画。

来源和繁体

合祭一词常用于古代祭祀仪式中。合指的是齐心协力,共同参与,祭指的是以仪式的形式表示尊敬和崇敬。合祭的意思是众人共同参与祭祀活动。

在繁体字中,“合”字写作「合」,而“祭”字写作「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合”字的写法更加繁琐,字形比较复杂,而“祭”字的写法则相对简单。

例句

1. 在传统乡村中,合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代表着团结和祥和。

2. 合祭仪式上,每个人都要认真参与,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合作、合力、祭拜、祭典

近义词:合尊、盛祭、共襄、齐祭

反义词:分祭、散祭、离散、隔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