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下国的意思、下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下国的解释

(1).天下;下界。《诗·鲁颂·閟宫》:“奄有下国,俾民稼穡。”《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国可以礼致天下。”

(2).诸侯国。《书·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 夏桀 弗克若天,流毒下国。”《逸周书·祭公》:“烈祖 武王 度下国作陈周,维皇皇上帝度其心,寘之明德。” 孔晁 注:“下国,谓诸侯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初 恭王 始都下国,好治宫室。” 李善 注:“以天子为上国,故诸侯为下国。” 唐 齐己 《村居寄怀》诗:“诸侯行教化,下国自耕桑。”

(3).小国。对中原大国而言。 汉 袮衡 《鹦鹉赋》:“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魏书·奚斤传》:“ 斤 等三十餘人议曰:‘ 河西王 牧犍 ,西垂下国,虽内不纯臣,而外修职贡,宜加宽宥,恕其微愆。’” 唐 温庭筠 《经五丈原》诗:“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4).指京师以外的地方。 唐 李贺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诗之二:“青轩树转月满牀,下国饥儿梦中见。”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属闻降詔起羣彦,遂自下国趋王畿。”

(5).谦称本国。《国语·吴语》:“天若不知有罪,则何以使下国胜!”《三国志·魏志·刘晔传》:“ 上繚 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琉球入学》:“ 康熙 二十三年,册封 琉球 …… 中山王 尚贞 亲诣馆舍云:下国僻处弹丸,常惭鄙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下国是汉语古典文献中的多义词组,其核心含义包含四个维度:

一、政治地理概念 指周代分封制度下的诸侯封国。《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第1卷第567页记载,该词源自《尚书·多方》"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俊民甸四方",孔颖达疏解为"下国谓诸侯之国"。这种用法在《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的注疏中亦有体现。

二、国际关系表述 特指国力较弱的小型邦国,常见于外交辞令。《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第14卷指出该词在《战国策·秦策》"夫以弱攻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骤举兵,此危亡之术也"中的衍生用法。汉典网(www.zdic.net)先秦文献库显示,该义项在《国语·吴语》记载吴越争霸时频繁出现。

三、天文分野术语 古代天文学中代指地面对应的星宿区域,见于《史记·天官书》"二十八宿主十二州"体系。国学大师网(www.guoxuedashi.net)天文志数据库显示,该用法在唐代《开元占经》中发展为系统的星野对应理论。

四、文学修辞手法 作为谦辞使用时,常见于诸侯朝觐天子的文献。如《诗经·商颂·殷武》"天命降监,下民有严"郑玄笺注所示,这种自谦用法在青铜器铭文中尤为典型,上海博物馆藏西周中期"逨盘"铭文即有"丕显朕皇高祖单公,克逨匹成王,奠四方"的实例。

网络扩展解释

“下国”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后的详细解释:

  1. 诸侯国
    指周代分封的诸侯国,相对于中央政权。《逸周书·祭公》提到“烈祖武王度下国作陈周”,孔晁注解为“下国,谓诸侯也”。此义强调政治等级关系。

  2. 小国
    对中原大国而言的边远小国。如汉代祌衡《鹦鹉赋》中“背蛮夷之下国”,《魏书·奚斤传》称河西王为“西垂下国”。此用法带有地理或文化上的对比。

  3. 谦称本国
    古代诸侯对天子或他国时的自谦用语。《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天若不识不衷,何以使下国”,即鲁国自称“下国”以示谦卑。

  4. 天下或下界
    泛指人间或世俗世界。《诗经·鲁颂·閟宫》有“奄有下国,俾民稼穑”,《史记·天官书》亦用“下国”指代人间。

  5. 京师以外的地方
    唐代温庭筠《经五丈原》中“下国卧龙空寤主”的“下国”,即指都城以外的地区。


使用注意:该词多出现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较少使用。具体释义需结合上下文,例如在政治语境中常指诸侯国或谦称,而文学作品中可能偏向地理或文化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艾发衰容暗物质阿助百不当一白壤贲华表音符号鼈珠兵旗补特伽罗残冻成济逞节持事搊拾垂耳下首垂直平分线俶迁刁蛮鼎烹二曜垡子肺渴风猋風檢高山景行孤寝故尚汗汪汪宏硕怀蓄黄皮子江壖交讼籍礼掠海流恨鸾咽鹤唳路车麦浪昧机披却破墨乾折桥头堡清甲秦氏弃坠沙发绳外施主熟食节索兴泰斗鬀头外像违覆我相仙域小心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