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梅花的雅称。 宋 黄庭坚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枚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宋 杨万里 《烛下和雪折梅》诗:“梅兄衝雪来相见,雪片满鬚仍满面。” 元 戴良 等《对菊联句》:“缔芳笑兰友,论雅傲梅兄。”
“梅兄”是汉语中对梅花的雅称,常见于古典诗词中,具有拟人化色彩。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梅兄”指代梅花,通过“兄”字赋予其人格化特征,体现文人雅士对梅花高洁品格的推崇。这一称呼多见于宋代诗词,常与自然意象结合,突出梅花凌寒傲雪的特性。
出处与示例
文学地位
该词属于古代文人“以物喻德”的典型表达,梅花因寒冬绽放的特性,常被象征坚贞、孤傲的品格,而“兄”字更强化了对其尊崇的情感。
相关术语
类似雅称还有“梅妻”(林逋“梅妻鹤子”)、“暗香”(姜夔《暗香》)等,均通过拟人化或意象化手法赋予梅花独特文化意涵。
《梅兄》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指朋友或兄弟关系中特别亲近的关系。
《梅兄》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分:梅(部首木)和兄(部首兄)。其中,梅的笔画数为11画,兄的笔画数为7画。
《梅兄》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于谦的《绿珠》中。在这部作品中,于谦用梅花来比喻一对情深义重的兄弟。从此,梅兄成为了指代亲密兄弟的象征。
在繁体字中,《梅兄》的写法是「梅兄」。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梅兄》的写法也是「梅兄」。古人喜欢用梅花来喻义情深的兄弟关系,因此梅兄这个词的写法一直延续至今。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情同手足,真可谓是真正的梅兄弟。
梅兄街、梅兄情、梅兄义、梅兄联
情同手足、知己好友、义薄云天、形影不离
水火不容、势不两立、针锋相对、水陆不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