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戒告的意思、戒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戒告的解释

如诫。《易·泰》“不戒以孚” 唐 孔颖达 疏:“不待戒告,而自孚信以从己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戒告”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两层语义场域:

一、劝诫警示 该词由“戒”(防备、警惕)与“告”(告知、晓谕)构成,指通过言语提醒达到预防错误的目的,常见于正式文书或长辈训导场景。如《清实录》载雍正帝对官员“戒告属员恪守官箴”的训示,此处强调事前规劝的权威性。

二、制度性约束 在司法语境中特指法定惩戒形式,如《唐律疏议》规定官吏失职可受“戒告笞四十”的处罚,此用法具有明确的规范性特征。现代《公务员法》第62条将“诫勉谈话”制度视为传统戒告文化的延续。

该词的语义演变折射出中华法系“教惩相济”的管理智慧,当代语言生活中多用于书面警示标识,如博物馆展柜“戒告观众勿触文物”的提示牌。权威词典释义可参考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689页相关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戒告”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戒告”指通过警告或劝诫的方式,提醒他人避免错误或不良行为,目的是引发警觉并促进改正。例如:“法官戒告被告人要悔过自新”。

二、词义解析

  1. 字义拆分

    • 戒:本义为防备、警惕,引申为警告、劝戒(如“戒骄戒躁”)。
    • 告:表示告知、提醒,强调主动传递信息(如“告诫”“忠告”)。
      二者结合后,强调通过告诫达到警示作用。
  2. 语境用法

    • 在法律场景中,多指正式的警告(如法官对当事人的劝诫)。
    • 在日常场景中,可用于师长对他人的教导(如“老师戒告学生遵守纪律”)。

三、引经据典

唐代孔颖达在《易·泰》注释中提到:“不待戒告,而自孚信以从己也”,表明“戒告”隐含无需强制即可使人信服的含义。

四、相关辨析

五、权威来源

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被释为“如诫”,印证其劝诫的本质。现代用法多见于法律或教育场景,体现严肃性和正式性。

如需更多例句或扩展解释,可参考查字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暗换罢国冰棒宾飨拨雨撩云涔淫春律刺篷窜句单条淀积物递盗邸寓囤户楯橹儿话恶战泛僄烦请发扬蹈励干丐巩固供品鼓风炉谷陵寒栖检看谨敕絶境开标炕沿雷轴麪梨面谀背毁麋鹿游鸟戏偶像破的戕残墙垣寝冤日削月割沙皇鳝丝勝算失喜世雄束手就缚孙行者天半挑菜节条文头角峥嵘驼钩晚婆婆污累险肤香鞯相克现象细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