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的意思、罗隐的详细解释
罗隐的解释
罗隐(833-910) : 唐代文学家。本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余杭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曾十余年考进士不第,后入镇海节度使幕,迁节度判官、给事中。散文小品语言犀利,诗作喜用口语。有《谗书》、《甲乙集》行世,后人辑有《罗昭谏集》。
词语分解
- 罗的解释 罗 (羅) ó 捕鸟的网:罗网。 张网捕捉:罗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 搜集,招致,包括:罗捕。罗致(招请人才)。网罗。包罗。罗织罪名(虚构罪
- 隐的解释 隐 (隱) ǐ 藏匿,不显露:隐藏。隐匿。隐居。隐士。隐讳。 伤痛:隐恻。 怜悯:恻隐之心。 现显 隐 (隱) ì 倚,靠:隐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现显 笔画数:; 部首:阝;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罗隐”是晚唐至五代时期的文学家、诗人,其名字及生平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个人背景
- 原名与字号:本名罗横,因科举屡试不第,愤而改名“隐”,字昭谏,自号“江东生”。
- 生卒年:约生于833年,卒于909年(一说910年),享年约77岁。
- 籍贯: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富阳区)。
二、科举经历
- “十上不第”:自唐大中十三年(859年)起,连续十次参加科举均落榜,史称“十上不第”,后归隐九华山。
- 改名缘由:因科场失意,将原名“横”改为“隐”,既表退隐之志,亦含对现实的讽刺。
三、仕途转折
- 投靠钱镠:55岁时投奔吴越王钱镠,任钱塘县令、节度判官等职,辅佐钱镠治理东南,政绩显著。
- 政治远见:曾劝谏钱镠警惕叛将,并借建筑城墙之事暗喻内患,后预言成真,避免更大危机。
四、文学成就
- 作品风格:以讽刺诗和散文著称,语言犀利直白,善用口语,代表作《谗书》《甲乙集》被赞为“晚唐第一讽刺”。
- 历史评价:与族人罗邺、罗虬并称“三罗”,其诗文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人辑有《罗昭谏集》。
五、轶事与性格
- 相貌与才名:相传相貌丑陋但才华横溢,少年时读书至“鸡鸣山”得名,民间流传其“讨饭骨头圣旨口”的传说。
- 与云英故事:落第期间与营妓云英互讽,留下“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的名句,反映其自嘲与批判精神。
“罗隐”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名称,更承载了怀才不遇的文人形象、辛辣的文学风格及乱世中的政治智慧。
网络扩展解释二
《罗隐》的意思
《罗隐》是一个古时汉字,指的是罗网陷害他人。它有贬义,表示恶意诱捕或设下陷阱以捉人。这个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用来形容坏人用计陷害别人的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
《罗隐》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网”,右边的部首是“阜”。它的拼音是“luō yǐn”。根据汉字拆分规则,它由12笔画组成,其中“罗”部分是8画,“隐”部分是4画。
来源和繁体
《罗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文选·嵇康·陷身》一文中。在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有些字的写法发生了变化,演变出了繁体字。“罗隐”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 “罗隱”。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在古代,汉字的构造更加复杂,笔画比较繁琐。例如,古代的“罗”字写作“罼马旡舛”,“隐”字写作“辛火人心刀刀刃”。
例句
1. 他参与了罗隐计,使得那位王子陷入困境。
2. 这个坏人常常使用罗隐手段来陷害他人。
组词
罗网、陷害、诱捕、设陷、计谋、恶意、捉人
近义词
陷害、设陷、诱捕
反义词
援助、帮助、拯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