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斥言的意思、斥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斥言的解释

(1).谓直言指责过失。《后汉书·蔡邕传赞》:“ 邕 实慕静,心静辞綺。斥言 金商 ,南徂北徙。” 李贤 注:“指斥而言,无隐讳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託讽。”

(2).明言;指名而言。《左传·桓公六年》“ 周 人以讳事神” 晋 杜预 注:“自父至高祖,皆不敢斥言。” 唐 皇甫枚 《飞烟传》:“其比邻, 天水 赵氏 第也,亦衣缨之族,不能斥言。”《旧唐书·后妃传下·穆宗恭僖皇后王氏》:“稽诸前代,詔令所施,不斥言太后,以宫名为称。”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是犹隐约其词,而不忍斥言。”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斥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斥言”读作chì yán,核心含义为直言指责过失或明确指名批评。其中,“斥”指批评、驳斥,“言”指言论或话语。

二、详细解释

  1. 严厉驳斥
    指对不真实、不公正的言论进行有力反驳,常见于正式场合如辩论或书面批评。例如《后汉书·蔡邕传赞》中提到“斥言金商”,即直言批评而无隐讳。

  2. 指名道姓的指责
    区别于委婉表达,强调直接指明对象。如《左传》注疏中提到古人避讳时“不敢斥言”,反衬出“斥言”的直白特性。

三、历史出处与用法

四、使用场景

五、注意事项

“斥言”语气较重,需根据语境选择。古代多用于书面,现代使用时可结合委婉表达以平衡效果。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用例,可参考《后汉书》《文心雕龙》等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斥言》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驳斥说话、批评他人的言论。它是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斤”部,右边是“言”部。它的拆分笔画情况如下:斤(4画)+ 言(7画)= 斥(11画)。这个词语来源于中国古代。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保持不变。根据古代汉字写法,我们可以看到《斥言》这个词由“讠”和“臫”组成。有些常见的例句包括:“他斥言那位政府官员的不作为"、"请不要轻易斥言他人"等。至于组词,一些常见的词语包括:“斥责”、“抨击”、“批评”等,它们都表示对他人言论的反对和批判。而《斥言》的近义词包括:“驳斥”、“质疑”、“反驳”等,反义词则包括:“称赞”、“赞美”、“赞同”等。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