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斥言的意思、斥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斥言的解释

(1).谓直言指责过失。《后汉书·蔡邕传赞》:“ 邕 实慕静,心静辞綺。斥言 金商 ,南徂北徙。” 李贤 注:“指斥而言,无隐讳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託讽。”

(2).明言;指名而言。《左传·桓公六年》“ 周 人以讳事神” 晋 杜预 注:“自父至高祖,皆不敢斥言。” 唐 皇甫枚 《飞烟传》:“其比邻, 天水 赵氏 第也,亦衣缨之族,不能斥言。”《旧唐书·后妃传下·穆宗恭僖皇后王氏》:“稽诸前代,詔令所施,不斥言太后,以宫名为称。”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是犹隐约其词,而不忍斥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斥言"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语用功能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汉语大词典》释为"直言指责",指以直接坦率的态度表达批评意见。该词由"斥"(责备)与"言"(话语)复合构成,语出《礼记·表记》"事君欲谏不欲陈"郑玄注,意指臣子对君主的规劝应避免公开斥责。

二、语用特征 在古代文献中呈现两种形态:既指直言进谏的忠贞行为,如《左传·成公十五年》记载的"子反辞以心疾,伯州犁请代,公许之",杜预注称此为"斥言";又含贬义色彩,如《论衡·问孔》批评孔子"斥言"行为与礼制相悖。

三、现代流变 现代汉语中保留其书面语特征,常见于学术批评领域。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该词为"书面语",推荐在正式语境下使用。与"谏言"构成近义关系,但更强调批评的锐度;与"谀辞"形成反义对立。

网络扩展解释

“斥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斥言”读作chì yán,核心含义为直言指责过失或明确指名批评。其中,“斥”指批评、驳斥,“言”指言论或话语。

二、详细解释

  1. 严厉驳斥
    指对不真实、不公正的言论进行有力反驳,常见于正式场合如辩论或书面批评。例如《后汉书·蔡邕传赞》中提到“斥言金商”,即直言批评而无隐讳。

  2. 指名道姓的指责
    区别于委婉表达,强调直接指明对象。如《左传》注疏中提到古人避讳时“不敢斥言”,反衬出“斥言”的直白特性。

三、历史出处与用法

四、使用场景

五、注意事项

“斥言”语气较重,需根据语境选择。古代多用于书面,现代使用时可结合委婉表达以平衡效果。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用例,可参考《后汉书》《文心雕龙》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阿蛮鳌柱白纸黑字饱和点犦牲廛宅成千累万持玩橱窗春帖子词楚山巫水樗翁第一国际遏阻風宿水餐服琐妇学赶程憨声憨气合驩候拜活套头呼天吁地江隈镜鉴佶屈九酝法济治拦工类省试美偲美征冥事命姓谋将木锜酿郁撇漾破城凄怅渠辈榷酒酤容礼三脆面桑畴三握发生气生刑时措使民帅臣铄亮探照田服温洁无忝和乡进士相诒销声敛迹枭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