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的意思、天池的详细解释
天池的解释
(1).海。《庄子·逍遥游》:“ 南冥 者,天池也。” 成玄英 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南朝 宋 王韶之 《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
(2).天上 仙界 之池。 唐 韩愈 《漫作》诗之一:“ 玄圃 珠为树,天池玉作砂。” 明 李东阳 《与李中舍应正同饮时旸邸》诗:“又如骤天马,雾鬣天池通。”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四:“神物在天池,烟云与吞吐。”
(3).指山顶之池。 唐 杜甫 《天池》诗:“天池马不到,嵐壁鸟纔通。” 宋 范仲淹 《天池》诗:“岳顶见天池,神异安可度。”
(4).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九坎间十星,曰天池。”
(5).穴位名。即承浆。参见“ 承浆 ”。
词语分解
- 天的解释 天 ā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天空。天际。天罡(北斗星)。天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天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天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气候:天气。天冷。 季节,时节:冬天。 日,一
- 池的解释 池 í 水塘,多指人工挖的:池子。水池。池鱼之殃(喻因牵连而受到的灾祸。亦称“池鱼之祸”)。 湖:池盐(从咸水湖采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 像水池的:浴池。花池。乐(?)池。舞池。 护城河:城池。金
专业解析
天池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包含多层含义,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自然地理概念
指高山顶部的天然湖泊,通常由冰川侵蚀或火山活动形成。例如:
- 长白山天池:位于中朝边境,是中国最深的火山口湖,水面海拔2189米,被16座山峰环绕,湖水湛蓝清澈,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源头之一(参考: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官网 )。
- 天山天池:新疆著名高山湖泊,古称“瑶池”,相传与西王母神话相关,现为世界自然遗产(参考:《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
二、神话与文学意象
- 神话中的仙池
古代典籍如《山海经》《淮南子》记载,天池是昆仑山顶的神仙居所,西王母宴饮之地。如《庄子·逍遥游》载:“南冥者,天池也”,喻指浩瀚无边的宇宙空间(参考:中华书局《庄子译注》 )。
- 诗词中的象征
李白《庐山谣》中“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描绘的天池意象,常被引申为超凡脱俗之境(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李太白全集》 )。
三、古文献中的特殊指代
- 星宿名:古代天文学中,“天池”属星官名,位于二十八宿的毕宿附近(《晋书·天文志》)。
- 海的概念:《列子·汤问》称“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将浩瀚海洋喻为“天池”(参考:国家图书馆《中华经典古籍库》 )。
权威文献佐证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定义“天池”为“山顶之湖”,并收录其神话与地理双重含义。
- 《辞海》(第七版):明确区分自然实体(如长白山天池)与文化意象(如《庄子》中的哲学概念)。
地理实体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天池”一词含义丰富,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五类解释:
-
自然地理概念
- 指大海: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成玄英注解为“大海洪川”,强调其天然形成的广阔水域。
- 山顶湖泊:唐代杜甫《天池》诗“天池马不到,嵐壁鸟纔通”,描述险峻山顶的池水,如长白山天池等自然景观。
-
神话与文学意象
- 仙界之池:韩愈《漫作》中“天池玉作砂”将天池想象为仙境的池水,象征缥缈奇幻的意象。
-
天文与医学术语
- 星宿名:《晋书·天文志》记载“九坎间十星曰天池”,指古代天文中的星官名称。
- 穴位名:即“承浆穴”,位于下唇凹陷处,属中医经络系统。
-
现代地理实体
- 特指长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是火山口形成的湖泊,海拔2189米,最深373米,为松花江源头,被16座山峰环绕,以蓝如晴空的湖水和壮丽瀑布闻名。
-
其他引申义
部分文献中,“天池”也用于形容高海拔封闭水域或比喻广阔无垠的空间,如韩愈《应科目书》中“天池之滨”的文学化表达。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诗词及现代地理释义,若需了解具体天池景点详情,可参考、10的完整介绍。
别人正在浏览...
哀矜百废具兴白衣大士保申北君璧流毕业生扯铃齿列寸产丹蛇电讯稿电子流地点对半芬菲甘卤共川鼻饮还去诃辱降袭贱术郊坰嘉闻级长挤构金毕逋金口玉音君子风居先狂章老头巾凉和篱头龙画竿沦漫轮驺緑绨孟鸟奴辈霶飙潜移默化戎路矢槀手额殊特四机四膳送书耸异松帐夙敌坦承天道酬勤通被统建桐杖温液狶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