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海。《庄子·逍遥游》:“ 南冥 者,天池也。” 成玄英 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南朝 宋 王韶之 《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
(2).天上 仙界 之池。 唐 韩愈 《漫作》诗之一:“ 玄圃 珠为树,天池玉作砂。” 明 李东阳 《与李中舍应正同饮时旸邸》诗:“又如骤天马,雾鬣天池通。”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四:“神物在天池,烟云与吞吐。”
(3).指山顶之池。 唐 杜甫 《天池》诗:“天池马不到,嵐壁鸟纔通。” 宋 范仲淹 《天池》诗:“岳顶见天池,神异安可度。”
(4).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九坎间十星,曰天池。”
(5).穴位名。即承浆。参见“ 承浆 ”。
“天池”一词含义丰富,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五类解释:
自然地理概念
神话与文学意象
天文与医学术语
现代地理实体
其他引申义
部分文献中,“天池”也用于形容高海拔封闭水域或比喻广阔无垠的空间,如韩愈《应科目书》中“天池之滨”的文学化表达。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诗词及现代地理释义,若需了解具体天池景点详情,可参考、10的完整介绍。
天池是指天空中的湖泊或水池。它是由天空中的水蒸汽凝结形成的,通常位于高山地区。天池常常被视为一种自然奇观,因其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天池的部首是"氵"(三点水),属于水部首。天池的笔画数为10画。
《天池》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杜牧的《赠卫八处士》诗中,描述了一处湖泊如同天空一般清澈明亮的美景。此后,天池成为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诗词意象。
繁体字“天池”的写法为「天池」。
在古代,字形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在汉字词汇《天池》中,“池”字的写法在古代可能是“汞”和“水”字的合体写法。
1. 登高远望,群山环绕,其中一片天池清澈明亮。
2. 慧眼识人如明镜中的天池,无一隐瞒。
天空、天籁、天地、天使、池塘、水池
天湖、天空湖、天上的水池
地下的水池、地上的湖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