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避正寝的意思、避正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避正寝的解释

见“ 避正殿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避正寝是古代中国君主在遭遇天象异常或自然灾害时,以示自我反省和承担责任的礼仪行为,具体指避开处理政务的正殿(正寝),移居到偏殿或侧室暂居。这一行为源于“天人感应”思想,体现君主对天命的敬畏与修德禳灾的意愿。

详细释义:

  1. 字义分解

    • 避:回避、避开;
    • 正寝:古代君主日常起居和处理朝政的正殿(如“路寝”),象征权力核心。

      合指君主主动离开正殿,暂居次要宫室。

  2. 礼制背景

    据《礼记·丧大记》载,君主遇重大灾异(如日食、地震、旱涝)时需“避正殿,撤乐减膳”,通过降低生活规格表达自责。例如《汉书·五行志》记载汉宣帝因地震“避正殿五日”,以示对“天道示警”的回应。

  3. 行为象征

    避正寝并非实际惩罚,而是一种政治象征:

    • 禳灾诉求:通过自我贬损祈求上天宽宥(《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 德政宣示:向臣民彰显君主修德改过的态度(《后汉书·钟离意传》)。
  4. 引申含义

    后世引申为对过错的主动担责,如宋代官员奏议常以“陛下当避正殿”劝谏帝王反省政失(《宋史·舆服志》)。

权威文献参考:

  1. 《礼记·丧大记》:载君主礼制规范,见“君辟内朝”节(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汉书·卷二十七·五行志》:记汉宣帝避殿事(中华书局1962年版)。
  3. 王先谦《汉书补注》:释“避正殿”为“示贬损承天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4. 《春秋繁露·卷八》:董仲舒论灾异与君主修德关系(四部丛刊本)。

注: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上述文献可通过权威出版社纸质版或“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等可信数据库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避正寝”是古代礼仪中的特定行为,主要用于帝王或统治者,其核心含义与“避正殿”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避正寝”指帝王或高位者因灾异、自责或重大事件时,主动离开正殿或正寝(帝王处理政务或居住的核心场所),以示自我贬损和反省。该词在古籍中常与“避正殿”互通使用,如《新序·节士》记载晋文公“避寝三月”,即离开正寝居住偏室,表达哀痛。

2.行为背景

3.行为表现

4.现代意义

该词现已罕用,主要用于研究古代礼仪制度或文献解读。需注意其与“避正殿”的关联性,二者均属古代帝王自省仪式的一部分。

避正寝是古代统治者通过离开核心居所表达敬畏或反省的礼仪行为,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其象征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榜书半间不界迸兵避者达鼻子头尘编朾螘抽丰唇喙佽助灯心草迭漏地方官贡茗横集荒年谷浑杂互文践列辑本鹫峯救饥鹫台决谳空隙蜡屐牢藉乱心率勉没面皮闷胡卢门中人眄眩墨者女直字蒲鲸歉收樵苏后爨启禀蘘荷扰累日要散诞沙鹤商质缩项宿心陶家柳痛痒相关网聊文无害无相干鲜卑详谙相薄详窥献笑歇家系羁惜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