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帛的意思、束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帛的解释

捆为一束的五匹帛。古代用为聘问、馈赠的礼物。《易·贲》:“束帛戔戔。”《周礼·春官·大宗伯》“孤执皮帛” 汉 郑玄 注:“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为之。” 贾公彦 疏:“束者十端,每端丈八尺,皆两端合卷,总为五匹,故云束帛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钦士》:“是以明主旅束帛於穷巷……而以致贤为首务,得士为重寳。” 唐 元稹 《阳城驿》诗:“何以持为聘?束帛藉琳球。”《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今优人一谈一笑称旨,往往赐束帛、万钱、锦袍、银带,彼战士见之,能不觖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束帛"是古代礼仪文化中的重要器物,其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束帛"指捆扎成束的丝织品,由"束"和"帛"二字构成。《汉语大词典》释为"捆为一束的帛,古代馈赠的礼物"。其中"束"作量词使用,《说文解字》载"束,缚也",指五匹帛为一束;"帛"为丝织品总称,《礼记·礼运》注"帛,缯之名"。

二、文化内涵 作为礼仪载体,束帛承载三重象征:

  1. 礼制规格:按《周礼·春官》记载,天子用帛十二匹为束,诸侯八匹,士大夫五匹
  2. 祭祀功能:《礼记·郊特牲》载"束帛加璧,尊德也",用于祭祀天地
  3. 身份标识:《仪礼·士冠礼》规定不同等级使用不同颜色的束帛

三、历史演变 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汉代将束帛列为"六礼"之一。至唐代,《新唐书·车服志》明确记载官员婚聘需备"玄纁束帛"。宋元时期逐渐简化,《宋史·礼志》载其转为象征性礼仪用品。

四、文献例证

  1. 《易·贲》:"贲于丘园,束帛戋戋"(聘贤典故)
  2. 《仪礼·士昏礼》:"纳征,玄纁束帛,俪皮"(婚礼应用)
  3.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束脩束帛不过其邦"(礼制等级)

该词至今仍保留在"束帛加琮""束帛戋戋"等成语中,成为研究古代礼制的重要文化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束帛”是古代礼仪文化中的重要物品,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义

“束帛”指将五匹帛(白色丝织品)捆成一束,作为聘问、馈赠的礼物,象征礼仪和尊重。其名称源于《周易·贲卦》“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形容礼物的简朴庄重。

形制与规格

用途与文化意义

  1. 礼仪场合:用于诸侯聘问、婚礼聘礼、祭祀等正式场合,如《周礼》记载“孤执皮帛”即指诸侯国使者持束帛行礼。
  2. 象征意义:代表对受赠者的尊敬与祝福,后引申为以礼待人的行为准则,如成语“束帛加璧”形容极尽礼遇。

文献例证

补充说明

束帛的形制在不同朝代或有差异,但其核心功能始终与礼仪相关。现代汉语中,“束帛”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形容传统礼制文化。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礼制细节,可参考《周礼》《仪礼》等典籍或相关考古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宝刀保护伞箄篮捕役阐导潮白扯首车通疮口雌逊攒动鹾贾调查研究叮问濎濙底席断桥繁促俯仰唯唯搁手犷盛归正守丘海烽虎口余生僵踣椒台疾耕究怀九禁老满儿莲花蠡蠡零栗溜光水滑面墙而立密林木角目染迺公农具厂挪用女宗栖遑驱车鹊渡三长斋月上命沈埃神都十八世适长公主矢棋四仪悚厉佗时王公咸渊下欠细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