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束帛的意思、束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束帛的解释

捆为一束的五匹帛。古代用为聘问、馈赠的礼物。《易·贲》:“束帛戔戔。”《周礼·春官·大宗伯》“孤执皮帛” 汉 郑玄 注:“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为之。” 贾公彦 疏:“束者十端,每端丈八尺,皆两端合卷,总为五匹,故云束帛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钦士》:“是以明主旅束帛於穷巷……而以致贤为首务,得士为重寳。” 唐 元稹 《阳城驿》诗:“何以持为聘?束帛藉琳球。”《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今优人一谈一笑称旨,往往赐束帛、万钱、锦袍、银带,彼战士见之,能不觖望?”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束帛”是古代礼仪文化中的重要物品,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义

“束帛”指将五匹帛(白色丝织品)捆成一束,作为聘问、馈赠的礼物,象征礼仪和尊重。其名称源于《周易·贲卦》“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形容礼物的简朴庄重。

形制与规格

用途与文化意义

  1. 礼仪场合:用于诸侯聘问、婚礼聘礼、祭祀等正式场合,如《周礼》记载“孤执皮帛”即指诸侯国使者持束帛行礼。
  2. 象征意义:代表对受赠者的尊敬与祝福,后引申为以礼待人的行为准则,如成语“束帛加璧”形容极尽礼遇。

文献例证

补充说明

束帛的形制在不同朝代或有差异,但其核心功能始终与礼仪相关。现代汉语中,“束帛”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形容传统礼制文化。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礼制细节,可参考《周礼》《仪礼》等典籍或相关考古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束帛》的意思

《束帛》是一个汉字词语,用来形容人们精心安排、整理的衣裳。这个词可以看成是将束带和帛绸两个词的意义合二为一,因而形象地表达了整齐、美观的衣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束帛》这个词可以拆分成3个部首和11个笔画。其中,部首分别是糸(纟)和衣,表示与衣物相关;笔画数分别是3画、6画和2画。

来源和繁体

《束帛》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仪文化。在古代社会,人们在重要的礼仪场合穿着整齐的衣服,以展示自己的庄重和尊贵。因此,人们使用《束帛》这个词来形容精心整理的衣裳。

在繁体字中,《束帛》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就《束帛》这个词而言,古时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差异。古人常采用篆书、隶书等不同的字体书写,而这些字体的形态与现代汉字有所差异。

例句

1. 她穿上那件精心缝制的礼服,整个人看起来宛如一幅仙子般的《束帛》。

2. 在古代宴会上,宾客们身着华丽的《束帛》,彼此互相竞相展示。

组词

由《束帛》这个词组成的其他词语有:
1. 云束帛(形容云彩的形态像精美的衣裳)
2. 衣帛之交(形容彼此间礼尚往来的关系)
3. 簪缨束帛(形容官员或贵族的仪容仪表)

近义词

宛如佳服、华服、锦衣、娇衣等。

反义词

破烂、褴褛、破衣烂衫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