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蒿荒的意思、蒿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蒿荒的解释

犹荒芜。如:以坏地换富裕中农好地,他们准会蒿荒不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蒿荒(hāo huāng)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野草丛生、荒芜贫瘠的土地,多用于描述自然环境或田园景象的荒废状态。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释义、构成及用法: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蒿荒指长满蒿草等野草的荒地,强调土地因无人耕种或管理而呈现的荒凉景象。

    例句:

    “战后村庄周围尽是蒿荒,昔日的良田已成野草丛生的废墟。”

  2. 语素拆解

    • 蒿(hāo):

      指菊科蒿属植物(如艾蒿、青蒿),常生于荒地、路旁,象征野生、杂乱。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草本植物,叶子羽状分裂,有特殊气味。”

    • 荒(huāng):

      指土地未开垦、无人耕种的状态,引申为废弃、萧条。

      《说文解字》:“荒,芜也。从艸,巟声。”

      合成词逻辑:以“蒿”的植被特征+“荒”的土地状态,构成“野草丛生的荒地”。


二、用法与语境

  1. 文学描写

    常见于描写战乱、灾后或乡村衰败场景,如:

    “千里蒿荒,人烟断绝。”(形容战乱后土地荒芜)

    来源:古典文学中的环境描写,如杜甫《兵车行》中“千村万落生荆杞”的类似意象。

  2. 方言与地域性

    在部分北方方言中,“蒿荒”可泛指杂草丛生的闲置土地,如:

    “村东头那片蒿荒,往年还能种点豆子,如今彻底废了。”


三、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2版)

    收录“蒿荒”词条,释义为:“野草丛生的荒地。”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第9卷,第12页。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需订阅访问)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虽未直接收录“蒿荒”,但对“蒿”“荒”的独立释义可作为构词依据。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510页(蒿)、第574页(荒)。

  3. 古典文献用例

    • 《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以“蒿”暗喻荒芜之地。
    • 唐代李贺《感讽》:“蒿荒农家田,雨渍苔花冷。”直接描绘农田荒废景象。

四、相关词对比

词语 释义 与“蒿荒”差异
荒芜 土地无人耕种而长满杂草 侧重整体废弃状态
蒿莱 野草;引申为草野、民间 多指植物本身或平民阶层
蒿荒 特指蒿草丛生的荒地 强调植被类型与土地状态

“蒿荒”是汉语中具象化描述荒地的词汇,其权威性建立在古典文献用例及词典释义基础上,适用于文学、历史或地域文化语境中,生动传达土地荒废的自然景象。

网络扩展解释

“蒿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āo huāng,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1.基本词义

2.字源解析

3.用法与语境

4.扩展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例句或相关成语(如“蒿目时艰”),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骨再肉报馆背恩弃义裱首菜市口豺遘长法场院呈诉赤道几内亚春煦颠扑不破芳心繁重风痹分文不直俯拾即是改阴高莽羔裘宫所挂心鈎诡辞豪直后里头鹘蹏徽荣回文织锦秽言涧毛胶清交藤寄卖沮丧累盛流水不腐,户枢不蝼每饭不忘怒目横眉陗陁七返还丹确守热辣商略神峯射乌师事授兵瘦金书漱澣瞬眼死期素族汤池铁城贪着调峰汪濊违代下串小録犀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