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竖子成名的意思、竖子成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竖子成名的解释

《晋书·阮籍传》:“﹝ 阮籍 ﹞尝登 广武 ,观 楚 汉 战处,嘆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后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 清 丁澎 《题曾青藜尊人传后》诗:“竖子成名何足齿,天下英雄君与孤。” 傅尃 《哭杨笃生》诗:“鬼雄入梦二三辈,竖子成名千百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竖子成名”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进行解析:


一、成语本义与典故出处

“竖子”古指童仆或未成年男子,含轻蔑义;“成名”指获得名声。该成语字面意为“无知小子竟获得名声”,核心语义为对德才不足者意外得势的讽刺。典出《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兵败垓下,叹曰:“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后自刎前仰天道:“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吾为若德。”乃自刎。太史公评曰:“……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后世文人借项羽故事,以“竖子”暗讽其刚愎失智却成名于乱世(如阮籍“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叹)。


二、现代词典释义

  1. 贬义评价

    指庸碌之人因时势机遇或环境缺失而侥幸成名,暗含对其德才不配位的批判。

    ▶《汉语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8):“讽刺才能平庸者因机缘巧合而声名鹊起。”

  2. 历史语境延伸

    强调对“英雄缺失时代”的批判,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讽刺乱世中无能者因际遇成名,反映时势造‘伪英雄’的现象。”


三、权威用法示例

  1. 文学批评

    鲁迅《准风月谈·后记》评某些文人:“文坛寂寞,遂使竖子成名。”——批判特定历史环境下投机者的得势。

    ▶ 来源:鲁迅全集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

  2. 社会现象分析

    学者钱理群指出当代文化“浮躁生态”时类比:“当价值标准混乱,竖子成名便非偶然。”

    ▶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序论章节。


四、语义演变与使用场景

时期 语义侧重 典型语境
古代(魏晋前) 对历史人物(如项羽)的批判 史论、咏史诗
近现代(20世纪) 批判文化界/政界滥竽充数者 杂文、政论
当代 泛指责德才不配位的公众人物 社会评论、网络舆论

五、关联概念辨析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8年修订版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3. 《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点校本
  4.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5.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竖子成名”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1.释义

指无能者因时势或运气侥幸得以成名,含贬义,常用于讽刺缺乏真才实学却因机遇获得名声的人。

2.出处

出自《晋书·阮籍传》:

阮籍登广武(古战场),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3.用法

4.延伸思考

阮籍的感叹反映了对“英雄标准”的哲学探讨:乱世中的成功者未必是真正的英雄,可能只是善于利用时机的“竖子”。这一观点至今仍引发对“能力与机遇关系”的讨论。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详细出处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晋书》原文或相关文学评注。

别人正在浏览...

奥窟百昌百僚柏寝暴腮龙门惫衿秉道摈絶鄙土补助采捃蚕熟触值大令敦信多历年所风木之思風驅電擊拊拂干饰纥地公吨观风使观象鼓刀鲑膳庋掌果下马还装豪叫鹤林寺回流结绮阁剂量学敬而远之纠案狙刺朗吟力争上游盟质门无杂客喷灌平臯披剔仆憎千里之志佥名认状散策衰疲私爱弹簧秤探路颓向婉然痏疥无憾无几乡喆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