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奥草的意思、奥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奥草的解释

茂密的荒草。《国语·周语中》:“民无悬耜, 野 无奥草。” 韦昭 注:“奥,深也。” 唐 柳宗元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有石焉,翳於奥草;有泉焉,伏於土涂。” 明 何景明 《明山草堂赋》:“除有奥草,邱有蔓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奥草”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较为生僻且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1. 本义:丛生的荒草

    • “奥”在此处取“深幽、隐蔽”之意,“草”即野草。“奥草”合指生长在幽深偏僻之处、无人清理的茂密杂草。它描绘的是一种荒芜、未经治理的自然景象。
    • 出处与例证: 此义项最经典的出处是《左传·昭公十三年》:“国家不罢(疲),民无谤讟(dú,怨恨),奥草不除。” 这里“奥草不除”象征着国家治理不善,政治混乱,如同荒废之地无人打理。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唐肃宗》中也提到:“奥草之生,去之若仇。” 同样指需要铲除的、象征弊政或不良事物的丛生杂草。
  2. 引申义:比喻政治混乱、弊政丛生

    • 由于“奥草”在《左传》中的经典用法,它常常被用来比喻国家治理混乱、奸佞当道、弊政得不到清除的局面。它成为了一个具有政治隐喻色彩的词汇,指代那些危害国家、需要被铲除的腐败或混乱因素。
    • 用法: 这个引申义直接来源于其本义在经典文献中的象征性运用。后世文人或史家在讨论政治得失、批判时弊时,有时会沿用“奥草”这一意象。

“奥草”的核心含义是指荒芜丛生的杂草,其深层文化内涵则源于《左传》,常被用作政治混乱、弊政丛生的象征性比喻。理解这个词需要结合其古代文献的出处和语境。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奥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词源与文献引用

  1. 古代典籍:

    • 《国语·周语中》最早记载:“民无悬耜,野无奥草”,韦昭注“奥,深也”,形容野草深密丛生。
    • 唐代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中描述:“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以“奥草”烘托自然环境的荒芜。
  2. 后世诗文:

    • 明代何景明《明山草堂赋》:“除有奥草,邱有蔓蔹”,展现田园景观中的杂草丛生。
    • 清代袁枚《游风洞登高望仙鹤明月诸峰》中“奥草挂绵络”一句,进一步印证该词在文学中的沿用。

三、用法与语境

四、补充说明

“奥草”的“奥”本义为幽深,引申为草木茂密的状态,与“深草”“荒秽”等词义相通。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国语》《柳河东集》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阿旃陀石窟摆棋白梃怖慴残秋朝不图夕愁魄大尽黨羣大雅扶轮颠酒调懴对生封署高卬高驾格检耿絜姑繇杭缎怀来黄梅花篲秃镜象进窥鸡谈旧雨重逢拘厄脚色状匡继拉丁廉访使凌傲留饮露朵面壁明细账内燃机车蟠桃胜会缺缺褥位塞瓦定理少阴折辕试官率性任意死义松毛酸重苏坐台启贪吃懒做叹惋巫音瞎驴象肖闲歇热嚣纷小可的屑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