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瓮间吏部的意思、瓮间吏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瓮间吏部的解释

晋 毕卓 为吏部郎,酷嗜酒,尝夜至邻舍瓮下盗饮,故称。 唐 白居易 《家园三绝》之二:“ 篱下先生 时得醉, 瓮间吏部 暂偷眠。”“篱下先生”指 陶潜 。参阅《晋书·毕卓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瓮间吏部"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成语,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成语释义

"瓮间吏部"字面指在酒瓮旁的吏部官员,引申为嗜酒如命的官吏,常含戏谑或贬义。典出《晋书·毕卓传》,形容人因贪杯而失态忘职。

释义要点:

  1. 核心含义:讽刺沉溺饮酒、玩忽职守的官员。
  2. 感情色彩:多带贬义,强调因酒废事。
  3. 现代用法:可泛指嗜酒误事之人,不限于官吏。

二、典故溯源

据《晋书·卷四十九·毕卓传》载:晋代吏部郎毕卓嗜酒,曾夜盗邻家酒瓮畅饮,被当场抓获。主人认出其身份后释之,毕卓反邀主人共饮至醉。后世遂以"瓮间吏部"讽其荒唐行径。

原文节录:

"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晋书·毕卓传》(中华典藏古籍库)

三、文化内涵

  1. 批判意义:反映古代对官员德行与职责的严格要求,警示纵酒误政。
  2. 文学意象:常见于诗词,如白居易《效陶潜体诗》"瓮间吏部卧,杯畔刘伶眠",以毕卓喻酒友。
  3. 演变关联:衍生词语"瓮间眠"(醉卧酒瓮旁)、"毕卓盗饮"等,均指嗜酒失仪。

四、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瓮间吏部:指晋毕卓。卓为吏部郎,嗜酒,尝夜至邻舍盗饮,被缚,知为吏部郎后释之。后因以'瓮间吏部'指嗜酒者。"

  2. 《中国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

    强调其"讽喻贪杯废职"的象征意义,列为历史人物类成语。

五、应用示例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瓮间吏部”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背景故事理解:

一、基本含义
该成语原指嗜酒成性的人,后常被用作自嘲或调侃醉酒状态的表达。

二、典故来源
源自《晋书·毕卓传》:晋代吏部郎毕卓酷爱饮酒,曾深夜潜入邻居家偷喝新酿的酒,醉倒在酒瓮旁,被主人误当盗贼捆绑。后因其官职身份被释放。唐代白居易在《家园三绝》中写道:“篱下先生时得醉,瓮间吏部暂偷眠”,将毕卓(吏部)与陶潜(篱下先生)并提,暗喻醉酒之态。

三、用法解析

  1. 本义:直接代指毕卓的醉酒行为,如“瓮间吏部暂偷眠”(白居易诗)。
  2. 引申义:可戏谑形容贪杯或醉酒之人,例如自嘲:“今日效仿瓮间吏部,贪杯误事矣。”

注意: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官员互相包庇”,此说法缺乏直接文献支撑,可能是对成语的误读或引申联想。建议优先采用历史典故的原义。

别人正在浏览...

柏成白玉鸾板人饱蓬蓬被疾扁率表音符号币玉豉羹村伶大典当当响耽荒导绎飞鹊镜服享花丛化腐为奇幻设浣濯金璇决壅枯萎枯耘伤岁朗榆牢头乐滋滋两献灵计陵轧留子嗟拟貌弄具耨斡女德盘拏戗面,戗面儿前觉千年乾呕签事轻敌球后善交盛开市两兽镮松腻碎片琐故天寒地冻听讼通索荼火退谷吞风饮雨慰纳武柄小丑跳梁逍遥自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