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壁鱼的意思、壁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壁鱼的解释

衣服及书籍中的蠹虫。又名白鱼、衣鱼、蟫鱼、蛃鱼、蠹鱼。 唐 杜甫 《归来》诗:“开门野鼠走,散帙壁鱼乾。” 唐 姚合 《武功县中作》诗之二三:“扫舍惊巢燕,寻方落壁鱼。”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衣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壁鱼(bì yú)是汉语中对书籍蛀虫的古雅称谓,又称“蠹鱼”。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核心释义:蛀蚀书籍的虫类

指专门蛀食书籍纸张、衣物的小型昆虫,学名为衣鱼(Lepisma saccharina)。其体形细长扁平,银灰色,尾部有三根尾须,喜潮湿阴暗环境,以纸张、浆糊中的淀粉及棉麻纤维为食。《汉语大词典》明确记载:“壁鱼,即蠹鱼。蛀蚀书籍衣物的小虫。”

二、文化引申义:书卷的象征

古人常以“壁鱼”代指书籍或书卷。如宋代苏轼《次韵曹子方运判雪中同游西湖》诗云:“樽前侑酒只新诗,何异书鱼餐蠹简。”此处“书鱼”即壁鱼,借蛀虫与书籍的共生关系暗喻文人对典籍的沉浸。

三、防蛀关联物:芸草

古代藏书家常在书中放置芸草(又名“芸香草”)驱避壁鱼,故藏书处雅称“芸台”。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置书帙中即无蠹。” 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保护文献的智慧。

古籍例证

明末学者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描述:“蠹鱼……昼伏夜出,以啮书籍,其形如鱼,故曰壁鱼。”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
  2. 苏轼《东坡全集》,中华书局点校本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官网·植物文化数据库(www.ibcas.ac.cn
  4. 沈括《梦溪笔谈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壁鱼”是汉语中对蠹虫的一种别称,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壁鱼指衣物、书籍中常见的蛀虫,学名为衣鱼(Lepisma saccharina),属于缨尾目昆虫。其别称包括白鱼、蠹鱼、蟫鱼、蛃鱼等,常见于阴暗潮湿环境中。

二、形态与习性

  1. 外形特征:体长约10毫米,银灰色,体表覆盖细小鳞片,尾部有三根长尾须。
  2. 食性危害:以纸张、衣物纤维、淀粉类物质(如浆糊)为食,对书籍、字画、纺织品等有破坏性。
  3. 活动特点:喜黑暗潮湿环境,遇光迅速逃窜,唐代李远《咏壁鱼》描述其“透窗疑漏网,落砚似流泉”。

三、文学与历史记载

四、防治方法

保持环境干燥通风,定期晾晒书籍衣物,使用樟脑丸或除湿剂,避免长期堆积旧物。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生物学分类信息,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及《本草纲目》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鞍鞿暗沙昌歜澈底吃乔道傍李格末割壤关节黑溜溜横锯面鸿案鹿车弘治画舸缄脣茧犊简筴缄制骄熙假招子居安资深圹垄老实巴脚六联蜜枣木肠闹花内河船宁告女图滂汩繦抱气喘如牛清瀓气忍声吞却后曲阁裙刀趋势如令润滑油上务烧眉之急沈生柿糕势倾朝野师专水土不服私负颂系鲐腹汤饭陶化腾骞头上安头脱桃婴儿帏薄谓为五品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