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格末的意思、格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格末的解释

方言。这么,那么。昆剧《墙头马上》第十场:“哈哈,格末真正是桩笑话哉!”越剧《二度梅》:“格末,夫人就收下做女儿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格末”是一个在现代汉语中极其罕见且基本不再使用的方言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白话文献或某些方言中。其核心含义是作为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么”、“为什么”、“怎么”或“什么”,用于表示疑问、反问或强调。

以下是基于其历史用法和词典释义的详细解释:

  1. 核心含义(疑问代词):

    • 相当于“那么”或“为什么”: 这是“格末”最常见的用法,用于询问原因、理由或表示惊讶、不解。例如:
      • “格末你为啥勿去?”(那么你为什么不去?)
      • “格末伊为啥要这样做?”(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 相当于“怎么”或“什么”: 有时也用于询问方式、情况或表示惊讶。例如:
      • “格末办?”(怎么办呢?)
      • “格末事体?”(什么事情?)
  2. 方言属性与语境:

    • “格末”主要被认为是吴语方言词汇(如上海话、苏州话等),在近代(如明清小说、民国时期作品)的吴语区白话中使用较多。
    • 在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中,这个词已经完全被“那么”、“为什么”、“怎么”、“什么”等词取代,不再流通。在非吴语区的其他方言中也很少见到。
  3. 使用注意事项:

    • 时代性: 使用“格末”会带有强烈的时代感或地域感,通常只在模仿古代白话或特定方言的语境中出现。
    • 非标准语: 在正式的现代汉语写作或交流中,应避免使用“格末”,而应使用其对应的现代汉语词汇(“那么”、“为什么”、“怎么”、“什么”)。
    • 理解依赖语境: 其具体含义(是“那么”还是“为什么”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格末”是一个源于吴语方言、主要用于近代白话的疑问代词,基本等同于现代汉语的“那么”、“为什么”、“怎么”或“什么”。它在现代标准汉语中已废弃不用,仅存于历史文献或特定方言表达中。理解和使用该词需要特别注意其方言背景和历史语境。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格末”是吴语、越剧等方言中常用的词汇,主要含义为“这么”或“那么”,通常用于口语表达或戏曲台词中,带有强调、感叹或承接语气的功能。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格末”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这么”或“那么”,常用于强调程度或引出后续内容。例如:

    • 昆剧《墙头马上》第十场:“哈哈,格末真正是桩笑话哉!”(意为“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 越剧《二度梅》:“格末,夫人就收下做女儿吧!”(意为“那么,夫人就收她做女儿吧!”)
  2. 词源与构成

    • “格”在方言中可表指示代词“这”或“那”,“末”则有语气助词或转折连词的作用,组合后形成固定搭配。部分学者认为其来源可能与古汉语中的“个么”相关。
  3. 使用场景
    多见于江浙沪地区的方言对话、戏曲台词或民间故事中,表达感叹、转折或建议,例如:“格末好哉!”(意为“这样就好了!”)。

  4. 注意点
    该词属于地域性较强的方言词汇,现代标准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传统戏曲或文学作品。如需更权威的方言用法解析,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等专业平台。

别人正在浏览...

白棒白泉傍施辩答滮涧鄽俗陈道澄定雠嫌触千捣万刺刺挠挠厝颜带仗左右凳子底脚顶盖东平堆垜敦蒙多寿恩引方家红芳郊防务樊桐佛图刚性感应电动势歌笑灌辟荷杯后驾浑金璞玉绛纱幔谏苑交钱进退出处流送陇水律管漫失民墟麋灼牛头船千里月亲炙穷破企图羣髡山奥山思施展顺手牵羊缩项鱼苏台谈空头罩望其肩项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