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肠的意思、木肠的详细解释
木肠的解释
形容心肠硬,不动感情。 宋 苏轼 《次韵滕大夫·沉香石》:“欲随 楚 客纫兰佩,谁信 吴 儿是木肠。”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二》:“ 苕溪渔隐 曰:‘诗中言 宋广平 为铁心, 夏仲御 为木肠。’” 明 高启 《夜雨》诗:“不是覊人是木肠,怕愁不敢忆思乡。” 清 金农 《题鲍十四游邓尉探梅诸诗》之一:“ 鲍清风 是木肠儿,铜井铜阬践素期。”参见“ 木人石心 ”。
词语分解
- 木的解释 木 ù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木。乔木。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木求鱼。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质朴:木讷(朴实迟钝)。 呆笨:木鸡。
- 肠的解释 肠 (腸) á 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大肠”、“小肠”等部:肠子。肠衣。肝肠寸断。羊肠小道。脑满肠肥。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木肠"一词为古汉语文学性表述,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面本义
"木肠"由"木"与"肠"构成偏正结构,字面指"木质的内脏"。《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释义为"形容人性格刚硬固执",取木质坚硬特性作比喻。宋代陆游《暑夜》诗云:"心如顽石忘荣辱,身似木肠少肺肝",此处"木肠"与"顽石"对仗,强化人物不谙世情的形象特征。
二、文学引申
古代文人在三类语境中使用该词:
- 品格象征:明代《明文海》载王世贞《弇州四部稿》评述:"木肠之士,宁折不易",喻指坚守气节的刚直之士
- 情感缺失:清代《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引李梦阳诗句:"木肠非是少悲歌",批评情感淡漠者
- 养生隐喻:道教典籍《云笈七签》提及"木肠者宜食甘",将生理特征与饮食调理相关联
三、现代转义
当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其列为典故词,建议阅读《陆游诗词全集》时注意该意象的特殊表达功能。语言学者李行健在《诗词隐喻体系研究》中指出,该词属于"器官材质化"修辞范式,与"铁石心肠""冰肌玉骨"构成同类型比喻系统。
网络扩展解释
“木肠”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 释义:字面指“木头般的心肠”,通常形容人心肠硬、不易被情感打动,或指性格坚定、不为外界所动。部分语境中也引申为性格纯朴、心地单纯。
来源与典故
-
文学出处:
- 宋代苏轼《次韵滕大夫·沉香石》:“欲随楚客纫兰佩,谁信吴儿是木肠。”
-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二》提到“夏仲御为木肠”,将木肠与“铁心”并列,强调坚定不动摇的性格。
- 明代高启《夜雨》诗:“不是覊人是木肠,怕愁不敢忆思乡。”
-
关联典故:
- 与成语“木人石心”相关,均用来比喻对外界情感无动于衷,或性格刚直。
用法与例句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性格坚毅、不易受情感影响的人(中性或褒义)。
- 少数语境中带有贬义,指缺乏人情味。
- 例句:
- “他是个木肠的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 “鲍清风是木肠儿,铜井铜阬践素期。”(清代金农诗)
语义争议
不同文献对“木肠”的解释存在细微差异:
- 高权威来源(如查字典)侧重“心肠硬”;
- 诗文用例则更偏向褒义,强调性格坚定或纯朴。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演变细节,可参考文学典籍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悲慽卑下泊船瓜洲不戾充起纯纯独威发起人发音方法封涂风烛残年告诫宫砚姑爹诡姓贵职顾怜悍卒呼必勒罕胡虏讲购姣弱甲役金鼎客井底虾蟇经史笥究险积延吭嗤哭踊乐推柳下惠立宪例直轮台每岁孟夏庙牲木牛闹天儿年金佩衽佩要偏宠秋伯劝讽软件包扫网撒褪夙习糖厂棠郊成政题准屯窒外角外隶望橹闻名不如见面挝钞仙人欹器小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