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品的意思、五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品的解释

(1).五常。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书·舜典》:“帝曰:‘ 契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 孔 传:“五品谓五常。” 孔颖达 疏:“品谓品秩,一家之内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教之义、慈、友、恭、孝,此事可常行,乃为五常耳。”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五品时训,民神攸鑠。” 明 归有光 《明君恭己而成功》:“当 尧 之时,天下之故多矣,洪水方割矣,民未粒食而阻飢矣,五品不逊矣,五刑未明矣。”

(2).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汉书·王莽传中》:“帅民承上,宣美风俗,五品乃训。” 颜师古 注:“五品即五常,谓仁、义、礼、智、信。”

(3).五等。古代功勋的五种名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古者人臣功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閲。”

(4).五等。古代贝币的五个等级。《汉书·食货志下》:“大贝四寸八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一十六。壮贝三寸六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五十。幺贝二寸四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二枚为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漏度不得为朋,率枚直钱三。是为贝货五品。”

(5).九品官阶的第五级。《隋书·礼仪志五》:“今犊车通幰,自王公已下,至五品已上,并给乘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秘书省少监 崔行功 ,未得五品前,忽有鸜鵒衔一物入其堂,置案上而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品在汉语词汇体系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释义:

一、古代官阶等级 《尚书·舜典》记载舜帝"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其中五品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度。唐代确立的九品十八级官制中,五品为中级官员分界线,《唐六典》载五品以上官员可享绯色官服与鱼符佩饰,代表"通贵"身份。

二、伦理秩序体系 《孟子·滕文公上》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规范,汉代经学家郑玄注解时将此称为"五品"。宋代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进一步阐释:"五品谓五常之品,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交也"。

三、现代商品分级 参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产品质量分级通则》(GB/T 19000-2016),五品制将产品划分为特级、优级、一级、二级、合格五个质量等级,该标准在食品、纺织品等领域广泛应用。以茶叶审评为例,五品分级涉及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项专业指标。

网络扩展解释

“五品”一词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有多种含义,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五类:

  1. 伦理道德层面
    指古代五种伦常关系,即“五伦”:父、母、兄、弟、子。此概念源自《尚书·舜典》,强调家庭内部的尊卑秩序与道德规范,如“教之义、慈、友、恭、孝”。

  2. 儒家五常
    汉代以后,“五品”被解释为儒家核心道德“仁、义、礼、智、信”,如《汉书》中颜师古注:“五品即五常”。

  3. 功勋等级
    古代对臣子功绩的五种分类,包括:

    • 勋(以德立宗庙定社稷)
    • 劳(以建言献策立功)
    • 功(以武力或劳力立功)
    • 伐(明确等级功绩)
    • 阅(资历积累)
      见于《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4. 货币等级
    汉代贝币按尺寸分为五等,如“大贝”“壮贝”“幺贝”等,每等对应不同价值,记载于《汉书·食货志》。

  5. 官职品级
    明清时期官阶分为九品,其中“五品”为第五级,分正、从两阶,如明代五品官员可乘幰车(带帷帐的马车)。


总结
“五品”的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判断,常见于伦理、道德、官制等领域。若需进一步考证原始文献,可参考《尚书》《史记》《汉书》等古籍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安措百家锁包吞背臣变物鼻绳产具乘物蚩蚩嚚嚚重霄戴进打张地理位置敦水放鹰福分服妖感恚更为根引宫后骇异孩子话好尚红封哜齿几儿计料金板精悉金埒酒仙翁刻屈阑出卖男鬻女莫折破杀杀燂烁青田酒岨固衢柯撒刁渗滤世祉水伯斯坦福大学岁君素描锁窗寒他他籍籍塌下窟窿挑谑头颡土崩瓦解推介武家样县薄陷累仙人担嚣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