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却后的意思、却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却后的解释

亦作“却后”。犹过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却后数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壻身名宦,尽不减 嶠 。’”《百喻经·婆罗门杀子喻》:“时诸世人却后七日闻其儿死,咸皆叹言:‘真是智者,所言不错。’”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却后七日,当还本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却后”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明确记载:

一、基本释义


二、文献出处与例句

  1. 《世说新语·假谲》:
    “却后数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
    此处的“却后数日”意为“过了几天后”。

  2. 《大唐西域记》:
    “却后七日,当还本生。”
    指“七日之后”。


三、使用场景


四、辨析

建议在古籍阅读中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时间指向性,避免混淆现代衍生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却后

《却后》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推迟,延缓。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卩”和“后”,拆分成三个笔画。卩是印章的意思,后是后面的意思。根据其拆分部首和笔画,可以推测出它与印章有关,可能指的是拖延时间或推迟行动的意思。

《却后》这个词的来源比较难以考证,但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卻後”。“卻”表示推迟,而“後”表示后面,与简体字的意思相同。繁体字是一种汉字书写形式,通常用於香港、澳門、台灣等地的文字。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例如,《却后》在古代的写法为“卻”和“後”,其中,“卻”的部首是”卩”,它有八个笔画,表示身份章、官章;“後”的部首是“⻖”,它有九个笔画,表示人的形象或事物的后面部分。古代人们使用毛笔和墨汁进行书写,笔画的书写顺序与现在略有不同。

以下是一些关于《却后》的例句:

1. 他觉得时间很紧,无法再却后了。

2. 请您不要再却后了,我们已经等了很久。

3. 老师要求我们不要却后交作业,以免影响学习进度。

一些与《却后》相关的组词包括:却步、却行、却旅。

与《却后》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推迟、延迟、耽搁。

与《却后》意思相反的词语有提前、加快、快进。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