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茂陵的意思、茂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茂陵的解释

(1).古县名。治在今 陕西省 兴平县 东北。 汉 初为 茂乡 ,属 槐里县 。 武帝 筑 茂陵 ,置为县,属 右扶风 。见《汉书·地理志上》。

(2).陵墓名。(1) 汉武帝 刘彻 的陵墓。在今 陕西省 兴平县 东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汉书·武帝纪》:“﹝ 后元 二年﹞二月丁卯,帝崩于 五柞宫 ,入殯于 未央宫 前殿。三月甲申,葬茂陵。”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自崩至葬凡十八日。 茂陵 在 长安 西北八十里也。”(2) 明宪宗 朱见深 的陵墓。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北 天寿山 。见《明史·宪宗纪》。

(3). 汉 司马相如 病免后家居 茂陵 ,后因用以指代 相如 。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七:“ 茂陵 体犹瘠, 淮阳 疾未祛。” 唐 李贺 《昌谷园新笋》诗之四:“古竹老梢惹碧云, 茂陵 归卧叹清贫。” 清 蒋纲 《舟次书感》诗:“不及 茂陵 归有壁,翻同 杜老 别无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茂陵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与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词源本义

“茂”本义指草木繁盛(《说文解字》:“草丰盛也”),引申为“盛大、美好”;“陵”特指帝王墓葬(《释名·释丧制》:“陵,隆也,体隆高也”)。二字组合初指植被葱郁的高大土山,后成为汉武帝陵墓的专称。此命名既体现陵墓的宏伟形制,亦寄寓国运昌隆的象征意义。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刘熙《释名》


二、历史专指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公元前139年—前87年修建),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为汉代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其特点包括:

  1. 建制规格:陵园占地约53平方公里,陪葬墓群包括卫青、霍去病等名臣,体现“事死如事生”的礼制思想。
  2. 文化遗存:陵区出土鎏金铜马、玉雕铺首等文物(现藏茂陵博物馆),印证西汉手工业与葬仪文化高峰。

    来源:班固《汉书·武帝纪》、现代考古报告《茂陵考古调查》


三、文化意象

在文学语境中,“茂陵”衍生出三重隐喻:

  1. 盛世符号:如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借指汉武帝时代的强盛气象;
  2. 时间载体:司马光《资治通鉴》以“茂陵”代指武帝执政时期的历史事件;
  3. 生命哲思:成为帝王功业与生命逝去对比的文化意象,如陆游“茂陵松柏秋萧瑟”之叹。

    来源:历代诗词典故、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权威参考

  1. 许慎. 《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班固. 《汉书·武帝纪》(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校注本)
  3. 茂陵博物馆. 《汉茂陵考古发掘简报》
  4. 杨宽.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茂陵”一词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一、汉武帝陵墓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兴平市东北,始建于公元前139年,历时53年建成,为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其陵园宏伟,墓高46.5米,底部东西长230米、南北长234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园周边有卫青、霍去病、霍光等功臣陪葬墓,其中霍去病墓前以“马踏匈奴”石雕闻名,现设有茂陵博物馆。

二、古县名

原为汉代槐里县茂乡,因汉武帝在此修筑陵墓而置县,属右扶风管辖,治所在今兴平市东北。

三、文学指代

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晚年因病免官后定居茂陵,后世诗文常以“茂陵”代指司马相如,如李商隐《茂陵》诗中借汉武帝典故暗喻时政。


提示:若需了解茂陵具体文物或李商隐诗作《茂陵》的完整赏析,可查阅、6、7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揞揜百濮兵死跛鳖千里惨容孱庸趩趩雌视赐休从死代漏龙荡寇志登録点勘叠雪端伟房中乐凤转关升挂拍骨董坏事荒草徽文迦拘勒见王嫉贤妒能计偕獧给骏壮蝌斗篆文诳饰枯鱼烂烂黎明淋离六遂秋刑容光焕发蕤鲜上停行首省疾省议蛇行说法説分上四方之志宿缘太仆太阳灯叹悔体德体目文字拖地锦闻説午漏下黩孝衣洗耳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