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縣名。治在今 陝西省 興平縣 東北。 漢 初為 茂鄉 ,屬 槐裡縣 。 武帝 築 茂陵 ,置為縣,屬 右扶風 。見《漢書·地理志上》。
(2).陵墓名。(1) 漢武帝 劉徹 的陵墓。在今 陝西省 興平縣 東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漢書·武帝紀》:“﹝ 後元 二年﹞二月丁卯,帝崩于 五柞宮 ,入殯于 未央宮 前殿。三月甲申,葬茂陵。” 顔師古 注引 臣瓒 曰:“自崩至葬凡十八日。 茂陵 在 長安 西北八十裡也。”(2) 明憲宗 朱見深 的陵墓。在今 北京市 昌平縣 北 天壽山 。見《明史·憲宗紀》。
(3). 漢 司馬相如 病免後家居 茂陵 ,後因用以指代 相如 。 北周 庾信 《奉和永豐殿下言志》之七:“ 茂陵 體猶瘠, 淮陽 疾未祛。” 唐 李賀 《昌谷園新筍》詩之四:“古竹老梢惹碧雲, 茂陵 歸卧歎清貧。” 清 蔣綱 《舟次書感》詩:“不及 茂陵 歸有壁,翻同 杜老 别無家。”
“茂陵”一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茂陵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于今陝西省鹹陽興平市東北,始建于公元前139年,曆時53年建成,為西漢帝王陵中規模最大。其陵園宏偉,墓高46.5米,底部東西長230米、南北長234米,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陵園周邊有衛青、霍去病、霍光等功臣陪葬墓,其中霍去病墓前以“馬踏匈奴”石雕聞名,現設有茂陵博物館。
原為漢代槐裡縣茂鄉,因漢武帝在此修築陵墓而置縣,屬右扶風管轄,治所在今興平市東北。
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晚年因病免官後定居茂陵,後世詩文常以“茂陵”代指司馬相如,如李商隱《茂陵》詩中借漢武帝典故暗喻時政。
提示:若需了解茂陵具體文物或李商隱詩作《茂陵》的完整賞析,可查閱、6、7等來源。
茂陵,是一個古代漢字,意思是形容草木茂盛的陵墓。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艹”部和“陵”部。茂陵的總筆畫數為11畫。
茂陵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它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當時的寫法是“茅陵”,用來指代一種山體覆蓋着茂盛的草木的墓地。
在繁體字中,茂陵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茂陵”。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茂陵在古時候的寫法是“茅陵”。茅陵的構造和現代的茂陵相似,都由“艹”部和“陵”部組成。
1. 這座古墳的茂陵景觀非常壯麗。
2. 他去參觀了明代皇帝的茂陵。
茂盛、盛茂、陵墓、草木、覆蓋
蔥茏、郁郁、蓊郁、蔥郁
荒涼、貧瘠、蕭條、凋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