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茂陵的意思、茂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茂陵的解釋

(1).古縣名。治在今 陝西省 興平縣 東北。 漢 初為 茂鄉 ,屬 槐裡縣 。 武帝 築 茂陵 ,置為縣,屬 右扶風 。見《漢書·地理志上》。

(2).陵墓名。(1) 漢武帝 劉徹 的陵墓。在今 陝西省 興平縣 東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漢書·武帝紀》:“﹝ 後元 二年﹞二月丁卯,帝崩于 五柞宮 ,入殯于 未央宮 前殿。三月甲申,葬茂陵。” 顔師古 注引 臣瓒 曰:“自崩至葬凡十八日。 茂陵 在 長安 西北八十裡也。”(2) 明憲宗 朱見深 的陵墓。在今 北京市 昌平縣 北 天壽山 。見《明史·憲宗紀》。

(3). 漢 司馬相如 病免後家居 茂陵 ,後因用以指代 相如 。 北周 庾信 《奉和永豐殿下言志》之七:“ 茂陵 體猶瘠, 淮陽 疾未祛。” 唐 李賀 《昌谷園新筍》詩之四:“古竹老梢惹碧雲, 茂陵 歸卧歎清貧。” 清 蔣綱 《舟次書感》詩:“不及 茂陵 歸有壁,翻同 杜老 别無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茂陵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與文化内涵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詞源本義

“茂”本義指草木繁盛(《說文解字》:“草豐盛也”),引申為“盛大、美好”;“陵”特指帝王墓葬(《釋名·釋喪制》:“陵,隆也,體隆高也”)。二字組合初指植被蔥郁的高大土山,後成為漢武帝陵墓的專稱。此命名既體現陵墓的宏偉形制,亦寄寓國運昌隆的象征意義。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劉熙《釋名》


二、曆史專指

漢武帝劉徹的陵墓(公元前139年—前87年修建),位于今陝西省興平市,為漢代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其特點包括:

  1. 建制規格:陵園占地約53平方公裡,陪葬墓群包括衛青、霍去病等名臣,體現“事死如事生”的禮制思想。
  2. 文化遺存:陵區出土鎏金銅馬、玉雕鋪首等文物(現藏茂陵博物館),印證西漢手工業與葬儀文化高峰。

    來源:班固《漢書·武帝紀》、現代考古報告《茂陵考古調查》


三、文化意象

在文學語境中,“茂陵”衍生出三重隱喻:

  1. 盛世符號:如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茂陵劉郎秋風客”,借指漢武帝時代的強盛氣象;
  2. 時間載體:司馬光《資治通鑒》以“茂陵”代指武帝執政時期的曆史事件;
  3. 生命哲思:成為帝王功業與生命逝去對比的文化意象,如陸遊“茂陵松柏秋蕭瑟”之歎。

    來源:曆代詩詞典故、楊寬《中國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


權威參考

  1. 許慎.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班固. 《漢書·武帝紀》(中華書局二十四史校注本)
  3. 茂陵博物館. 《漢茂陵考古發掘簡報》
  4. 楊寬. 《中國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茂陵”一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漢武帝陵墓

茂陵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于今陝西省鹹陽興平市東北,始建于公元前139年,曆時53年建成,為西漢帝王陵中規模最大。其陵園宏偉,墓高46.5米,底部東西長230米、南北長234米,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陵園周邊有衛青、霍去病、霍光等功臣陪葬墓,其中霍去病墓前以“馬踏匈奴”石雕聞名,現設有茂陵博物館。

二、古縣名

原為漢代槐裡縣茂鄉,因漢武帝在此修築陵墓而置縣,屬右扶風管轄,治所在今興平市東北。

三、文學指代

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晚年因病免官後定居茂陵,後世詩文常以“茂陵”代指司馬相如,如李商隱《茂陵》詩中借漢武帝典故暗喻時政。


提示:若需了解茂陵具體文物或李商隱詩作《茂陵》的完整賞析,可查閱、6、7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敗局白旗罷錢背奧媚竈摽摽必勝不識丁差歧晨唱傳問膽小如鼠燈筩颠旭帝都定交多日風沫服除赴湯跳火耿耀根窩邯鄲枕行道畫蛇足繪聲繪色婚親悸顫錦還謹衛金真來今留心镂空摩挲強學峭危趫勇竊鈎者誅﹐竊國者侯凄而窮朔酋長全軍覆沒确限熱蓬蓬删節號生性沈悫師姨疏戶澌泯邃旒俗客挺硬通寇王命羨道小譴薢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