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从死的意思、从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从死的解释

(1).杀6*人以殉;陪葬。《史记·秦本纪》:“二十年, 武公 卒,葬 雍 平阳 。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诗·秦风·黄鸟序》:“《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 穆公 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汉书·赵敬肃王刘彭祖传》:“病先令,令能为乐奴婢从死,迫胁自6*杀者凡十六人,暴虐不道。”

(2).自6*杀以陪随其死。《汉书·匡衡传》:“ 秦穆 贵信,而士多从死。”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会蒙古兵灭金》:“将士皆曰:‘相公能死,吾辈独不能耶!’於是参政 孛术鲁娄室 、 乌林荅胡土 ……及军士五百餘人皆从死焉。”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从死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从死"在汉语中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 殉葬:

    • 这是"从死"最核心的含义。指古代社会的一种残酷习俗,即强迫或自愿地用活人(通常是死者的妻妾、近臣、侍从、奴隶等)陪同死者一起下葬,以便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侍奉死者。这反映了古代等级制度和灵魂不灭的观念。
    • 来源依据: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第7卷第1450页对"从死"的解释明确为:"殉葬;以人殉葬。" 例如,《史记·秦本纪》记载:"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 此处的"从死"即指殉葬。
  2. 自杀以殉:

    • 引申义指为了追随某人(通常是君主、丈夫或崇敬的对象)而自杀。这种行为可以是出于忠诚、爱情或强烈的依附关系。
    • 来源依据: 《辞源》(商务印书馆,1988年修订版)第0567页对"从死"的解释包含:"谓殉葬。... 亦指自杀以从。" 例如,《史记·田儋列传》记载:"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雒阳。... 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 既葬,二客穿其冢旁孔,皆自刭,下从之。" 这里二客的自杀行为,即可理解为"从死"(追随田横而死)。

"从死"一词的核心在于"追随死亡",其具体体现为古代社会残酷的殉葬制度,也指个人出于某种强烈情感或忠诚而选择的自杀殉节行为。这个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古代社会制度、伦理观念和丧葬文化的重要切入点。

网络扩展解释

“从死”是一个历史性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及用法:

一、核心释义

  1. 杀人以殉葬
    指古代用活人为死者陪葬的习俗,常见于王公贵族的葬礼。例如《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去世时,首次用66人殉葬。这种制度在商周时期尤为盛行,后被逐渐废除。

  2. 主动追随某人而死
    指出于忠诚、信仰或情感,自愿自杀以追随死者,如臣子为君主、妻妾为丈夫殉节。例如《汉书》提到秦穆公时期士人多主动殉葬,金国灭亡时五百余名将士集体自杀殉国。


二、历史与文献例证


三、用法说明


四、造句示例(引自文献)

  1. 《史记》:“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
  2. “将士皆从死,军士五百余人皆殉国。”
  3. 现代引申:“在最黑暗的时刻,信念能将人从死亡边缘拉回。”

如需更完整的古代殡葬制度考据,可参考《史记》《汉书》等原始文献(来源:、3、6、9)。

别人正在浏览...

保界薄殖八矢兵厮比日鼻子底下蚕器长哭嗤累赤纁出价楚琴楚野凋变顶多钉梢断案奉供封泥分熟俯仰雚菌含黄伯河女曲检漏敬酒不吃吃罚酒经院极区九天使者究寻角力戏锯霏屑拘阑筐箩来春良比疗疮剜肉立规矩罗布麻买卖公平慢曲密蔷薇偏列匍匐之救青琅编拳打脚踢让王懹畏山槛少迭时奥世亲疏房同雠万年无疆威讋无产阶级乌纱巾详说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