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洗耳的意思、洗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洗耳的解释

(1).表示厌闻污浊之声。《孟子·尽心上》“古之贤士,何独不然” 汉 赵岐 注:“乐道守志,若 许由 洗耳,可谓忘人之势矣。”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尧 让天下於 许由 …… 由 於是遁耕於 中岳 潁水 之阳, 箕山 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 尧 又召为九州长, 由 不欲闻之,洗耳於 潁水 滨。”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李建勋 ﹞尝畜一玉磬,尺餘,以沉香节安柄,叩之,声极清越。客有谈及猥俗之语者,则击玉磬数声於耳。客或问之,对曰:‘聊代洗耳。’” 清 顾炎武 《寄次耕时被荐在燕中》诗:“洗耳 苕水 滨,叩舷歌《採菱》。”

(2).形容专心地、恭敬地倾听。 宋 王迈 《送族侄千里归漳浦》诗:“洗耳候凯音,嘉节迫吹帽。” 元 周权 《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熏洗耳听。” 清 李渔 《巧团圆·得妻》:“如今细説一番,待小生洗耳听者。”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洗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源典故(历史本义)

  1. 典故来源
    源自《高士传·许由》记载:尧欲让位给许由,许由认为这是对自身高洁的玷污,遂到颍水边洗耳,表示厌听世俗污浊之言。
    此典故中,“洗耳”体现隐士对名利的排斥,强调超脱世俗的态度。

  2. 早期语义
    原指“不愿听闻污浊之事”,如晋代皇甫谧描述许由“洗耳于颍水滨”,即表达对世俗事务的厌恶。


二、语义演变与成语化

  1. 反向引申为“恭敬倾听”
    后世截取“洗耳”字面动作,结合“恭听”形成成语“洗耳恭听”,形容专注、谦逊地倾听他人讲话。例如元代戏曲《楚昭公》中“容小官洗耳恭听”即此用法。

  2. 文学中的矛盾性
    同一词汇在历史演变中产生相反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如《北山移文》中“污渌池以洗耳”仍保留原典的避世意味,而现代口语“请讲,我洗耳恭听”则属褒义表达。


三、现代医学中的含义

  1. 定义与场景
    指通过专业手段清洁耳道,如清除耵聍(耳垢)或脓性分泌物,以缓解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

  2. 常见方法

    • 冲洗法:使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软化并冲洗耳道(需由医生操作)。
    • 药物清洁:如双氧水浸泡后滴注抗生素药液,适用于中耳炎等感染情况。

四、总结

网络扩展解释二

洗耳

洗耳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主要指的是清洗耳朵。它由“洗”和“耳”两个字组成。

“洗”字的部首是“女”,总笔画数为9画。它的本义是用水或其他液体清洁物体表面。而在“洗耳”中,它表示清洗耳朵。

“耳”字的部首是“耳”,总笔画数为6画。它的本义是人或高等动物头部的器官之一,用于听觉。在“洗耳”中,它具体指的是耳朵。

“洗耳”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生活场景。在古代,人们在清洗自己的身体时会将耳朵也纳入清洗范围,以保持耳朵的卫生。因此,“洗耳”这个词就逐渐演化出来,用来描述清洗耳朵的动作。

在繁体字中,“洗耳”的写法和简体字基本相同,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时候,“洗耳”的汉字写法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字形上有些微的差异。然而,随着时间的演变,现代汉字的写法逐渐统一化,简化了一些传统字形的特征。

以下是一些关于“洗耳”的例句:

1. 你应该经常洗耳,保持耳朵的清洁。

2. 医生建议我洗耳以缓解耳朵的不适。

3. 婴儿洗耳过程中需要特别小心。

一些与“洗耳”相关的组词包括“洗耳恭听”(形容非常仔细听取),“耳聋眼花”(形容身体机能衰退),以及“耳洞”(指穿耳孔的地方)。

洗耳的近义词有“耳洗”和“梳耳”,而它的反义词则是“不洗耳”。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