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秋刑的意思、秋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秋刑的解释

谓秋天肃杀之气对万物的摧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寧,以缓秋刑。” 王冰 注:“志气躁则不慎其动,不慎其动则助秋刑急,顺杀伐生,故使志安寧,缓秋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秋刑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源于中国古代“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与司法制度相结合的概念。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秋刑”指代秋季执行刑罚的传统制度。古人认为秋季属“金”,对应五行中的肃杀之气,自然界草木凋零,故将此季节视为施行刑罚、处决犯人的合宜时机。《周礼·秋官》记载“司寇”主掌刑罚,其官职名中的“秋”即暗含“肃杀”之意,奠定了秋与刑的关联。

  2. 思想渊源与礼法依据

    这一制度深受阴阳家与儒家思想影响。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明确提出:“王者配天……庆赏罚刑,当其处不可不发,若暖暑清寒,当其时不可不出也。” 强调刑罚需顺应天时,秋季的“阴气始杀”与刑罚的“肃杀”性质相契合。《礼记·月令》亦规定“孟秋之月……戮有罪,严断刑”,进一步将秋刑制度化。

  3. 司法实践与历史演变

    自汉代起,“秋后问斩”成为历代法典的通行原则。唐代《狱官令》规定“从立春至秋分,不得奏决死刑”,明清律例沿袭此制,秋刑实际指秋季集中复核死刑案件并执行的司法程序。这一制度既体现“顺天行诛”的宇宙观,也为死刑判决提供了缓冲期以慎刑恤狱。

  4. 文化象征意义

    在文学语境中,“秋刑”常被赋予肃杀、衰败的隐喻。如《红楼梦》以“风霜刀剑严相逼”暗喻家族衰颓,即化用秋刑的意象表达命运的无情裁决。

学术参考文献来源:

  1.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董仲舒《春秋繁露·四时之副》(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礼记·月令》(《十三经注疏》本)
  4. 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商务印书馆)
  5. 《红楼梦》脂评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秋刑”是一个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词语,其含义可从自然哲学和古代制度两个层面理解:

  1. 自然哲学含义
    指秋季肃杀之气对万物的自然摧折,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古人认为秋季属“金”,对应“收敛”之气,草木凋零、动物蛰伏均是“秋刑”的体现。养生典籍中强调秋季需“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即通过调整心态顺应自然规律。

  2. 古代司法制度延伸
    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理论后,衍生出“秋冬行刑”制度。古人将四季对应“庆赏刑罚”,认为死刑执行应顺应天时,故多在秋后处决囚犯。这种制度从周代雏形延续至清代,形成了“秋后问斩”的司法惯例。

  3. 文学意象
    宋代黄公度诗句“去年霜薄赦秋刑”,即以“秋刑”暗喻严酷环境,体现自然规律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需注意:现代语境中,“秋刑”主要用于学术讨论或文学修辞,不再涉及实际司法制度。

别人正在浏览...

阿片阿世盗名百结衣菜葅场磙川砥窜亡捣蛋大上棼棼風起雲布负讬苻雄拊胸高级社戈伐工人运动归业海螺手换鹅群骄贪嘉巧假誉驰声计课旌阳宅进筑开亮课式窥觎坤牛廓廓磊落不凡梨花蜜离会赧颜苟活内屏辇从农本掊攟羣居熔今铸古善能生革书呆气舒眉摅忠司方松变讼筩缩手缩脚掏火湍涛退敌屠佐吴罗贤德夫人乡曲鲜水海晓以大义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