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干鱼。《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孙叔敖 相 楚 ,栈车牝马,糲饼菜羹,枯鱼之膳……其俭偪下。” 三国 魏 应璩 《百一诗》之一:“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 宋 陆游 《久雨杜门遣怀》诗:“城闉路断吾何恨,浊酒枯鱼亦破颜。” 清 方文 《宛陵雨中访蔡四芹溪》诗:“即焚枯鱼酌麦醴,中郎风味千古存。”参见“ 枯鱼之肆 ”。
(2).困于涸辙之鱼。 唐 钱起 《罢官后酬元校书见赠》诗:“宦名随落叶,生事感枯鱼。” 清 张维屏 《三元里》诗:“不解何由巨网开,枯鱼竟得攸然逝。”
“枯鱼”一词的释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一、字面含义
干鱼
指失去水分的鱼干,常用于古代文献描述简朴生活。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记载楚国宰相孙叔敖以“枯鱼之膳”彰显节俭;三国应璩诗中“酌醴焚枯鱼”也体现此意。
涸辙之鱼
比喻陷入绝境、急需救助的人或事物,源自《庄子》“涸辙之鲋”典故。唐代钱起诗句“生事感枯鱼”即用此喻,明代张景《飞丸记》中“涸辙枯鱼沐浩波”亦同。
二、文学引申
汉代乐府诗《枯鱼过河泣》以“枯鱼”拟人化,警示谨慎处世,进一步扩展了其象征意义,表达对生存困境的反思。
该词兼具具象与抽象含义,既可指实物干鱼,亦为经典文学意象,需结合语境理解。
《枯鱼》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没有活力、没有价值或没有用处的人或事物。
《枯鱼》的部首是木,共有8个笔画。
《枯鱼》最早出现在古代中国的《庄子》这部哲学文集中。它被运用于表达追求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不必追求显著的成果,而是以平静心态从容应对一切。随着时间推移,《枯鱼》这个成语逐渐成为民间流传的口头语。
《枯魚》是《枯鱼》的繁体字形式。
在古时候,枯鱼的写法有所差异。包括竖写、连写等多种写法。这些古代写法显得更为曲折而繁琐。
1. 这个项目一直停滞不前,已经变成了一条枯鱼。
2. 他原本是个聪明能干的人,但现在看起来像是一条枯鱼了。
组词较多,包括:枯竭、鱼贯、横竖、坚韧不拔等。
近义词:无用、废物、无价值
反义词:活力、有用、有价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