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慢惰的意思、慢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慢惰的解释

怠惰。《商君书·垦令》:“壹山泽,则恶农、慢惰、倍欲之民无所於食,无所於食则必农。”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肃恭少怠,则慢惰已至;威严暂弛,则羣邪生心。”《三国演义》第四回:“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慢惰"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懈怠懒惰、散漫不振作的状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 本义为轻忽、怠惰。《说文解字》释:"慢,惰也",强调行动迟缓、态度不恭。
    • 引申为松懈、疏于自我约束,如《礼记·乐记》"宫商角徵羽,乱则慢"中的"慢"即指节奏散乱失序。
    • 《说文解字》:"惰,不敬也",本指轻慢不恭,后专指懒散不振。
    • 如《论语·子罕》"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以"不惰"形容颜回勤勉不懈。

合成词"慢惰" 融合二者,强化了因怠慢而导致的懒散行为与消极心态,常见于批评缺乏自律或玩忽职守的语境。


二、文献例证

  1. 古代典籍

    • 《后汉书·王龚传》:"慢惰之人,将渐废黜。" 指懈怠者必遭贬斥,体现对渎职的警示。
    • 宋代司马光《训俭示康》:"习其慢惰,成性自然。" 强调长期懒散将固化为恶性习惯。
  2. 近现代用法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仍保留于书面语中,如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评"慢惰苟安"之风,指斥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态度。


三、近义词辨析

词汇 侧重差异 示例
怠惰 强调消极不作为 工作怠惰,效率低下
懈怠 指松懈疏忽,多用于职责履行 值守懈怠,酿成事故
懒散 侧重行为散漫无纪律 生活懒散,毫无规划
慢惰 兼具态度轻慢与行动懒惰 慢惰成性,荒废学业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慢惰"为:"懈怠懒惰",引《后汉书》例证。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需订阅访问)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收录"慢惰"词条,标注其属并列式复合词,释义"怠惰,不勤勉"。

    商务印书馆官网检索

  3.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对"慢""惰"的形义溯源具有奠基性权威,为理解词源核心依据。

    中华经典古籍库(部分内容开放)


五、语义演变与文化内涵

"慢惰"在传统儒家文化中常被批判,如《荀子·修身》强调"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反对慢惰之风。该词承载了古代对勤勉品德的推崇,折射出农耕文明中"力耕疾作"的价值观,至今仍具警示惰性的现实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慢惰”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其含义需要结合单字解析及语境推测:

  1. 单字解释:

    • “慢”:通常指速度迟缓(如“缓慢”),或态度上的不重视(如“怠慢”)。
    • “惰”:意为懒惰、懈怠(如“惰性”“怠惰”),强调缺乏积极性。
  2. 组合推测: 将两字结合后,“慢惰”可能表示行动迟缓且态度懒散的状态,例如:

    • 形容做事拖延、效率低下(如“他做事慢惰,总耽误进度”)。
    • 描述性格上的散漫不积极(如“此人性格慢惰,缺乏上进心”)。
  3. 使用建议:

    •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为罕见,可能是方言、生造词或古文中的特殊用法。建议根据具体语境进一步确认其含义,或检查是否为“慢拖”(缓慢拖延)、“怠惰”(懒散消极)等相近词的误写。

若您有具体出处或语境,可提供更多信息以便更精准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按劾安史之乱八叉跋履山川壁报布泉程期蹈涉大觿鼎鼎大名杜门絶客俄罗斯龟胜行兵布阵鼾声黄锺毁弃护国佑民魂飘神荡忽悠监奴计绌方匮劫制积肥既死霸九成宫旧屯讵料开卷有益亢急科道两衙门困苦立德六诏落后来溟沉命官暮色苍茫南畿纳奇录异嶷嶷巧宗儿期刻栖禽鼽鼻劝誉容观三折肱为良医色泽杀千刀参回斗转时日曷丧暑天讼源五禅毋何无厚吴謡险阸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