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立德的意思、立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立德的解释

树立德业。《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 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 幽 厉 之为天子,不如 仲尼 之为陪臣也。” 清 钱谦益 《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立德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立”和“德”二字构成,其核心含义是树立高尚的品德或建立崇高的道德准则。以下从字源、词义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说文解字》释为“住也。从大立一之上”,本义为站立、建立。引申为“树立规范”,如《论语·为政》载“三十而立”,指确立人生准则。

  2. 《说文解字》释“德”为“升也”,段玉裁注“内得于己,外得于人”,指内在修养与惠及他人的品行。其甲骨文字形含“行”“直”元素,象征正直之心(直心为德)。

二、词典释义

三、文化内涵

“立德”在儒家思想中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首。《礼记·大学》载“德者本也”,将道德视为修身根基。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强调“德立则百善从之”,揭示品德对行为的统摄作用。

权威参考文献:

  1.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2013.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4.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中华书局, 2011.

网络扩展解释

“立德”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立德”指树立德业,强调通过道德修养和实际行动建立高尚的品德。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其中“立德”被视为最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即通过自身德行影响他人与社会。

二、深层内涵

  1. 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立德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修养,更包含“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的社会意义,要求将道德内化为行为标准,如心怀仁爱、践行善行。
  2. 立身之本与价值根基
    古人认为立德是立功、立言的基础,例如孔子虽非权贵,却因德行被后世尊崇,说明品德高于地位。

三、使用场景

四、近义词与关联概念

五、例句参考

  1. “纳百川,容学问,立德行,善人品。”
  2. “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如需进一步探究历史语境或哲学延伸,可查阅《左传》原文及汉典释义(来源、3、5)。

别人正在浏览...

鄙讷布料操擅插戴朝觐澄阳抽毫雠忌醇朴徂川粗强单款大勇若怯滴水檐二并四具飞屐凤团封执共蒂莲光趟涵蓄嗥嗥鸿立黄姜姜会觌践更建官加强矜饰蠲损拒守狂谲邻境镂尘缦立谟烈摸头木栖内竖碰头会疲塌皤腹耆利栖翔人学日火三秽杓风生关死劫申请书诗碣史氏受取束紒朔漠堂眷淘泻调停无容身之地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