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按劾的意思、按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按劾的解释

考查核验;查验弹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若乃按劾之奏,所以明宪清国。”《周书·代奰王达传》:“乃令所司,精加按劾,密表奏之。” 宋 曾巩 《责御史制》:“某拔於疏远之中,服在此位,宜殫忠力以称所蒙,而按劾大臣既非其实,稽其分职则自馁焉。” 清 薛福成 《上曾侯相书》:“待其有过,大吏按劾而罢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按劾是汉语中的古语词汇,现多用于文言或特定学术语境,其核心含义为审查罪行并予以弹劾。根据权威汉语词典释义及文献用例,具体解析如下:


一、释义

按劾(àn hé)为动词,指对官员的过失或罪行进行调查核实后,正式提出弹劾。

示例:

“御史按劾百官,绳愆纠谬。”

(御史审查弹劾百官,纠正过失。)


二、权威词典来源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查验罪行并弹劾。”

    用例引《新唐书·百官志》:“监察御史……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按劾不法。”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第6卷第789页。

  2. 《古代汉语词典》

    释义:“审查罪状,上奏弹劾。”

    引《后汉书·朱浮传》:“浮密奏宠遣吏迎妻而不迎其母,又受货贿,杀害友人……帝遣使按劾。”

    来源: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8页。

  3. 《辞源》

    释为:“查核罪行并予举发。”

    举例《宋史·职官志》:“台谏官按劾不公,许谏官论奏。”

    来源:商务印书馆,1988年修订版,第1563页。


三、历史语境中的使用

在中国古代监察体系中,“按劾”是御史台等机构的法定职责:


四、近义词辨析

词汇 差异点
弹劾 侧重“举报告发”,未必包含前期调查
纠劾 强调“纠正并弹劾”,含整改意图
按劾 突出“查证”环节,程序严谨性更强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2.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 《古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 广东、广西等辞源修订组. 《辞源(修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4. 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百官志》[M]. 北京:中华书局,1975.
  5. 张廷玉. 《明史·职官志》[M]. 北京:中华书局,1974.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古籍库”(www.ancientbooks.cn)或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在线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按劾”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结合搜索结果中的信息,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按劾”指考查核验并弹劾的行为,包含两层核心含义:

  1. 审查核实:对事件或官员行为进行详细调查、验证()。
  2. 揭发检举:在查证后对违法失职者提出弹劾()。

二、文献例证

该词多用于古代司法或监察场景:

三、构成分析

四、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代官员监察制度,如: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法律古文研究。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可参考《文心雕龙》《周书》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黯蔚宝灵比丘尼补纳采效沉痼自若陈叔宝触山凋毁顶风冒雪短气椴树蠹编笃顾非毁粉末焚躯伏肉干线根芽广东音乐火上弄冰江东步兵讲息建茗解怒嫉怒基跱据此爵士音乐开山老祖珂繖莨菪浏滥艛艓履正内宝钞局嶷爽妞子丕承蒱酒前对青霄路擒戮宂糜入海算沙靸鞋沙椎识机试课失马叟鼠耳巾书府宿柔铤谈笑自若玩谑文饰闲正吓射携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