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南方边远地区。 三国 魏 曹丕 《述征赋》:“遵往初之旧迹,顺归风以长迈。镇 江 、 汉 之遗民,静南畿之遐裔。”
(2).京城的南郊。 晋 潘尼 《答杨士安》诗:“逝将辞储宫,栖迟集南畿。”
(3).犹南都。 唐 肃宗 时指 江陵 , 明 代指 南京 。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将适江陵漂泊四十韵》:“县郭南畿好, 津亭 北望孤。” 仇兆鳌 注:“ 肃宗 以 江陵府 为南都,故曰南畿。” 明 李东阳 《送邵国贤还治许州》诗:“入门长揖向座主,元是南畿选擢之英才。”《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道这县主是谁?姓 吴 ,名 杰 ,南畿进士,正是 三巧儿 的晚老公。” 清 王韬 《送八户宏光游金陵序》:“ 江寧 旧号 金陵 ,为 六朝 建都胜地, 明代 列于陪京,称为南畿。”
“南畿”是一个历史地理词汇,其含义因时代和语境不同而有所变化,主要包含以下三层解释:
南方边远地区
指中国南方的偏远地域。例如,三国时期曹丕在《述征赋》中写道:“镇江、汉之遗民,静南畿之遐裔”,此处“南畿”即代指南方边疆地区。
京城的南郊
特指都城以南的郊外区域。晋代潘尼的《答杨士安》诗中有“栖迟集南畿”一句,这里的“南畿”即指京城南郊。
南都的别称
补充说明
“畿”本义为靠近国都的地区(如“京畿”),而“南畿”则通过方位词“南”延伸出不同地理范畴。需结合具体文献判断其指代对象。
南畿最常见的解释是指古代中国的中央行宫所在地。古时的南畿是指中国帝王的居所,也是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南畿的拆分部首是“⻏(阜)”和“⼝(口)”。它的总共有7笔。
南畿一词来自于《左传》中的记载,最早是指东周的周王都所在地。
南畿的繁体字为「南疆」。
古时候南畿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通常是由两个独立的字形组成。其中,“南”字的古字形为「⻄」,代表向南的方向;“畿”字的古字形为「田」,表示朝野的中心地。
南畿之地是古代皇帝的居所。
南畿没有常见的组词,因为它是一个专有名词。
古时候与南畿类似意义的词语有九畴、地朝、南关、南京等。
南畿的反义词没有一个固定的词语,因为它是代指的一种特定地点,没有对应的反义词。
并轨楚砧达吏电察电须刀对审遁剑非时浆俸给拂壁抚控覆润俯仰之间岗亭甘滋棺木嗥咷核办宏大皇雅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笳笛谏珂家资积念进书机事不密救火会剧任搕拌媿负劳动强度离宫别寝令气灵元留侯笼驯隆耀明争暗鬭木材蓄积量内蒙古高原浓皂水披慢铺谋潜水峭危清霁群龙嚷刮塞包袱沈悼声誉视财如命十二重楼石连树碳素钢五细闲花效死疆场西方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