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暑天的意思、暑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暑天的解释

(1) [hot summer days]∶炎夏的日子

(2) [dog days]∶伏天,七月初至九月初期间常出现夏天的酷热天气

详细解释

夏季炎热的日子;夏天。 唐 杜甫 《万丈潭》诗:“何当暑天过,快意风云会。”一本作“ 炎天 ”。 唐 王毂 《刺桐花》诗:“林梢簇簇红霞烂,暑天别觉生精神。”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在往常,开学的日子正像家庭中的节日,大家可以会见一个暑天未见面的故人,和新聘来的生朋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暑天是汉语中对夏季炎热时期的统称,特指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最强的时段。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气候学定义,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核心释义与时间范围

  1. 节气范畴

    指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及立秋前的时段(约公历7月上旬至8月中旬),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接收的太阳辐射达峰值。《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标注暑天为“夏季最热的一段时间”。

  2. 气候特征

    以高温、高湿、强光照为标志,《汉语大词典》释为“盛夏炎热之日”,强调其“溽暑蒸人”的体感特性(卷四,第1123页)。


二、文化认知与民俗关联

  1. 三伏时令

    暑天与传统「三伏」高度重合,初伏、中伏(夏至后第三、四个庚日)正值暑热巅峰。清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暑,热也…大暑乃炎热之极”。

  2. 生活习俗

    衍生出饮伏茶、晒伏姜等民俗,《中华节令风俗文化》指出“暑天避溽”是古代重要的生存智慧(ISBN 978-7-101-05568-3)。


三、科学界定与地域差异

  1. 气象标准

    中国气象局将日最高温≥35℃的日子定义为“高温日”,暑天即此类天气的集中期。长江中下游“梅雨季”结束后,常出现持续性暑热天气。

  2. 地域特征

    北方暑天以干热为主,南方则多湿热。古籍《清嘉录》描述江南暑天:“熏风灼肌,挥汗成雨”,印证气候差异性。


权威文献参考

(注:因学术出版机构官网通常不提供词条全文链接,此处按学术规范标注文献来源,读者可通过ISBN或出版社官网查询详情)

网络扩展解释

“暑天”是汉语中常用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暑天”指夏季炎热的日子,特指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包括伏天(约七月初至九月初)。其核心含义与“炎热”紧密相关,常用来描述夏季的高温天气。

二、词源与用法

  1. 构词结构:偏正式合成词,“暑”指炎热,“天”表时段,合称强调夏季的炎热特征。
  2. 古籍引用:
    • 唐代杜甫《万丈潭》诗:“何当暑天过,快意风云会”;
    • 唐代王毂《刺桐花》诗:“暑天别觉生精神”;
    • 现代作家老舍在《四世同堂》中也曾用此词描写季节场景。

三、相关词汇

四、补充说明

“暑”字本义为天气炎热,《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热也”。现代汉字“暑”上为“日”,下为“者”(表持续),会意夏季阳光持续炙烤的状态。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古代文献或方言中的特殊用法,可参考《新华字典》《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骲箭崩陨槟椥馋涎欲滴乘禽彫殒东门行斗峭而姬壶二因素说佛阁福柄赶露高词贯颐汉阴灌衡璜何氏三高黄冒坚强不屈急杵捣心计过自讼拘阂峻酷沮渠矿夫窾木愧丧鸬鹚船明伦堂木已成舟囊漏贮中攀岩辟属潜出千古迁座庆典卿士奇思搉筦人来疯人黎软梯三祖沙鴈饰骂士田树蕙四少送灶索漠炭黑跳鼠通书佗佗委叛巫蛊之祸汙眼香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