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复的意思、买复的详细解释
买复的解释
谓平民纳资可以免除徭役。 汉 制,爵位到五大夫,武功爵到千夫可免除徭役。復,免除徭役。《史记·平準书》:“兵革数动,民多买復及五大夫,徵发之士益鲜矣。”
词语分解
- 买的解释 买 (買) ǎ 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买卖。买办(a.中国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b.鸦片战争后指外国商人在中国市场上推销商品的代理人)。买名。买好。买笑(旧指到 * 寻欢作乐)。买主。买方。
- 复的解释 复 (①复④復⑤複) ù 回去,返:反复。往复。 回答,回报:复命。复信。复仇。 还原,使如前:复旧。复婚。复职。光复。复辟。 再,重来:复习。复诊。复审。复现。复议。 许多的,不是单一的:重(巒 )
专业解析
“买复”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古汉语词汇,主要与古代中国的赋役制度和选官制度相关。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核心含义
指通过缴纳钱财(如粮食、布帛、金钱等)来免除本人应服的徭役或兵役,或者以此作为获得官职、恢复某种资格(如免除赋役的特权)的手段。这是一种基于财富而非个人才能或军功来改变个人社会义务或地位的方式。
二、历史背景与制度体现
- 汉代“买复”制度:这是“买复”最典型的应用时期。汉朝为了筹集军费、充实国库或赈济灾荒,允许百姓(主要是富户)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财,以此换取免除徭役(包括兵役)的特权。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建议:“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这里的“复”即指免除徭役,“买复”即通过纳粟买爵达到“复”的目的。《史记·平准书》记载:“(武帝时)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征发之士益鲜。”清楚说明了战争频繁导致百姓纷纷“买复”以逃避兵役的情况。
- 与“纳粟拜爵”的联系:“买复”常与“纳粟拜爵”(通过捐献粮食获得爵位)紧密相连。获得一定爵位(如汉代的“五大夫”爵)即可享有“复其身”(免除本人徭役)的特权。因此,“买复”可以看作是“纳粟拜爵”制度下实现免除徭役这一具体结果的行为或状态。
- 历代演变:类似“买复”的思想和做法在后世也有体现,如唐朝的“纳资代役”、宋朝的“募役法”(免役法)等,虽然具体形式不同,但都包含通过缴纳钱财替代亲身服役的核心理念 。
三、社会影响
“买复”制度一方面为政府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缓解了特定时期的财政或物资压力;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社会不公,使得富人可以合法地逃避艰苦的劳役和危险的兵役,而负担主要落在了贫苦百姓身上,成为古代社会阶层固化的一种表现。
“买复”特指中国古代(尤其汉代)百姓通过向政府缴纳钱财或物资,从而免除本人应服徭役或兵役,或以此获得相应特权(如爵位附带免役权)的行为或制度。它是古代赋役制度与选官(爵)制度相结合的特殊产物,反映了当时社会利用经济手段调节社会义务和身份的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
- 《史记·平准书》 (司马迁著) - 记载汉代买复现象。
- 《汉书·食货志上》 (班固著) - 引晁错《论贵粟疏》,阐述纳粟拜爵与免役的关系。
- 《文献通考·职役考》 (马端临著) - 梳理历代役法,包含纳资代役等类似制度演变。
网络扩展解释
“买复”是汉代的一种制度,指平民通过缴纳钱物免除徭役。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买复”字面意为“购买免除(徭役)的权利”,即平民或特定爵位者通过纳资换取免役资格。汉代规定,爵位达到“五大夫”或武功爵至“千夫”者可享此特权。
2.历史背景与实施
- 起源:始于西汉文帝时期,允许民众通过缴纳粮食换取“五大夫”以上爵位,进而免役。
- 发展:汉武帝时期因战争频繁、财政紧张,多次推行买复政策。例如,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出售武功爵(分十七级),民众可纳钱或黄金购买免役资格。
3.运作方式
- 纳资形式:包括粮食、奴婢、钱币等。例如,汉武帝时曾允许交纳奴婢免除终身劳役。
- 适用对象:除五大夫、千夫等爵位持有者外,普通民众也可通过特定渠道购买免役权。
4.历史影响
- 社会矛盾:富豪权贵借买复逃避徭役,导致赋役负担转嫁给平民,加剧阶级矛盾。
- 财政作用:短期内缓解国库压力,但长期削弱国家征发力,如《史记·平準书》记载:“徵发之士益鲜矣”。
5.文献出处
“买复”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平準书》:“兵革数动,民多买復及五大夫”,是研究汉代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
提示:如需进一步了解汉代爵位制度或《平準书》相关内容,可查阅《史记》原文或相关历史研究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安顺市避凶猼且不待见才干穿蹄葱昽翠驳蹎跌地理学杜丽娘咄欪尔曹贰辞发秀风刀霜剑俯纳高下其手钩绳哈哒邗城合好河隍鹤蜕黄老昏难降解峻酷枯甲骡夫洛阳桥辂挽美价拿顶拟于不伦铺天盖地群集驱霆策电入队三大政策馺沓觞酌神超形越盛怒审语授用淑灵鮛鲔死有余责送粥米贪肆天龙天摇地动体谅托政脱字完肤梧榎遐览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