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完肤的意思、完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完肤的解释

(1).完好的皮肤。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自颈以下,遍刺 白居易 舍人诗……凡刻三十餘处,首体无完肤。”《新唐书·忠义传下·刘迺》:“帝狩 奉天 , 迺 卧疾私第, 朱泚 遣人召之,固称篤。復遣伪相 蒋镇 慰诱, 迺 佯瘖不答,炙无完肤。”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 孙何 ﹞对太医曰:‘禀父母完肤,自失护养,致生疾疹。’”

(2).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完整。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所用典故,被其捃摘,几无完肤。”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石林诗话>》:“於是薈萃诸本,互资校勘,补闕订讹……凡閲数月始毕事。疮痏一洗,而此书始有完肤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完肤"是汉语中一个具有鲜明比喻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可从词源与语用两个层面解析:

一、词源构成与基本释义

该词由"完"(完整、完好)与"肤"(皮肤)组成,字面指未被损伤的皮肤表层。《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完整的皮肤",强调生理层面的完好状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该词主要作为"体无完肤"成语的构成元素,表示身体皮肤遭受严重损伤的极端状态。

二、引申语用功能

在历时语言发展中,"完肤"通过转喻机制衍生出双重语义维度:

  1. 物理创伤层面:保留原始义指代肉体遭受的实质性创伤,如古代文献中"鞭笞至无完肤"的刑罚描述。
  2. 抽象批判层面:现代汉语中更常见于比喻语境,表示观点或事物被彻底批驳,如《中国成语大辞典》记载的"其学说遭攻讦而无完肤"这类学术批判场景。

三、典型用例解析

古代医籍《金匮要略》载有"创溃无完肤"的病理描述,印证其原始医学语义。当代语言实践中,该词多出现于文学评论领域,如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将传统观念批判得无完肤"的修辞手法,展现其语义虚化后的语用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完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意义
    指完好的皮肤,即皮肤没有伤痕或瑕疵。例如《酉阳杂俎》中描述“体无完肤”,形容身体被刺满诗文,皮肤无一处完好。

  2. 比喻意义
    引申为事物的完整性,常用于否定形式,如“几无完肤”表示被批驳得毫无完整之处。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到典故被“捃摘”后“几无完肤”,即用此比喻。

二、使用场景

三、反义表达

常见反义成语为“体无完肤”,强调彻底否定或损伤的状态。

四、古籍例证

总结来看,“完肤”既指皮肤完好,也隐喻事物的完整,多用于文学或批判语境中。

别人正在浏览...

抱蓄柏林惨不忍言长乐馆朝向插趣传踏刺斫忩忙大旱望云黛烟电热丝东方生嘟嘟轒辒告乞高贤公正不阿弘多鸿福黄烘烘黄山市护兵假紒甲铠建议嘉锡驾照结裹结軨街区京关井亩刊字匠作励磁鸾冕绿暗红稀卖扑面面光谬政宁宇泥足巨人捧持轻气三个面向僧祇谷寿元无量司马肆虐簑衣太公望态浓塌冗亭主王祥卧冰畏俯帏盖豱猪头宵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