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工用以正曲直的工具。《管子·形势解》:“ 奚仲 之为车器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鉤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文选·左思<魏都赋>》:“工徒拟议而骋巧,阐鉤绳之筌绪。” 吕延济 注:“鉤,曲尺也,绳所以直木者。”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理鉤绳於日用,凭藻繢於天成。”
“钩绳”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木工用来校正材料曲直的工具,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钩绳由钩(曲尺)和绳(墨线)组成,是传统木工的重要工具:
多部古籍记载了其用途:
在文学中常被引申为标准或法则的象征,如成语“规矩钩绳”比喻应遵守的规范。
部分资料提到钩绳曾作为忍者攀爬工具(前端带铁钩的绳索),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属民间或特定文化场景的衍生含义。
提示:若需了解古籍原文或成语用法,可参考《管子》《文选》等文献。
钩绳是指用作绑扎、提拉或固定物体的绳索,通常具有钩子或环形装置的一端,可方便地固定于物体上。
钩绳的拆分部首为钅(钩)和绳(绳),它们分别拥有5和11个笔画。
钩绳这个词的来源较为普遍,既可以繁体中文写作「鉤繩」,也可以简体中文写作「钩绳」。
古代汉字对「钩绳」进行了不同的写法。其中一种古汉字写法是 「鈎繩」,另一种是「勾繩」。
1. 他用钩绳把自行车牢固地绑在了树上。
2. 渔民们都带着钩绳准备出海捕鱼。
钩绳可以组成其他词汇,如: 1. 钩索:指用于钩挂、绳索拴扎等用途的器具。 2. 绳索:指由绳子制成的一种用来拉扯或吊物体的装置。 3. 钩子:指类似钩形的工具或装置,常用于勾住、挂起物品。 4. 绑扎:指用绳子、带子等将物体紧紧系住。
与钩绳具有相似意义的词语包括:钩索、勾繩、鉤繩。
与钩绳相对的词语是解绳,意为解开绳索或解除束缚。
标持鸊鹈泉布什草木萧疏禅除撤版持质宠位词峰疵痈丹紫迭双的证凤衣風閘扶善惩恶橄榄香公祖父母鬼幻轨距桂玉过刑酤肆荷蒙检饬兼存酱缸蹇寓绞杀继继近顷几起几落鸡眚鞠治侃侃镣锁利足鹭鼓僇民纶布罗浮矛骹旁剔叛涣平剧前路棋圣柔规三长月盛积沈魅守丧顺善朔边贴晕亭民外重危险性闲言淡语消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