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神超形越的意思、神超形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神超形越的解释

谓身心超逸,不同凡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郭景纯 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阮孚 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輒觉神超形越。’”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 马司业 负图 ﹞筑墅方山间,益扩前业,为藏修真境,冠蠡服氅,神超形越,时人望之为翩翩霞举中人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神超形越"是一个富有哲学和美学意蕴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精神境界超越物质形体的束缚,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自由状态。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典籍的详细解释:


一、词典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解释:

神超形越

谓精神超脱于形骸之外。形容思想境界高超,不受世俗形体的拘束。

该词强调“神”(精神、心灵)对“形”(肉体、物质存在)的超越,体现道家与魏晋玄学追求的“得意忘形”境界。


二、文化渊源与典籍出处

  1. 魏晋玄学背景

    源自魏晋时期文人崇尚的“形神之辨”,如嵇康《养生论》提出“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而“神超形越”则是对形神关系中精神主导性的升华表达。

  2. 书画美学中的运用

    南朝宗炳《画山水序》首次将这一概念引入艺术理论:

    “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像……神超形越之外,理入影迹之中。”

    指艺术创作需超越形体摹写,传达内在神韵(来源:《中国美学通史·魏晋南北朝卷》)。


三、哲学内涵解析

  1. 形神关系

    继承《庄子·德充符》“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思想,主张精神价值高于肉体存在。

  2. 审美境界

    在传统艺术中,指作品突破具象限制,如写意画“重神轻形”、诗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追求(参考:《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体系》)。


四、现代用法示例


权威参考文献:

  1. 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2.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 宗炳《画山水序》(收录于《历代名画记》)
  4. 叶朗《中国美学通史·魏晋南北朝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5. 汪涌豪《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体系》(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网络扩展解释

“神超形越”是一个古代成语,其核心含义指身心超脱凡俗,达到超凡的境界。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出处与典故


用法与结构


应用场景

  1. 文学评价:用于称赞诗文意境高远,如“此画气韵生动,令人神超形越”。
  2. 人物描写:描述隐士、修道者等超然物外的形象,如“山中隐者,神超形越,不染尘俗”。

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如、8)提到该词可引申为“能力超越常人”,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语境判断。核心含义仍以身心超逸为主。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世说新语》原文或权威成语词典(参考、6、10)。

别人正在浏览...

艾安巴拉圭草蔀曹侣超幽冲锋刺儿头单微蹈刃饤饾东坡体断脊发贵份儿饭缝刺凤葵草丰取槁落艮头瞽聩合伴横眉吐气河阳色鸿池洪业厚生利用将机就机坚甲利兵交虬盦蛟色疾费佶倔就棍打腿瘠狭快递员侩牛揽名责实擸唆磊落里司虑恐毛子脑门心子朴愚品月铺説旗红青韶软和和蕊珠宫煞果善业韶龄师范逝魄兽铠丝光棉耸服条达写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