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贪婪放纵。 明 张居正 《答河道巡抚楮爱所书》:“前 牛希尹 与督抚同居一城,敢行贪肆。”《明史·宦官传二·李芳》:“﹝ 陈洪 ﹞尤贪肆,内阁大臣亦有因之以进者。”《清史稿·文苑传一·钱谦益》:“﹝ 温体仁 ﹞后贿 常熟 人 张汉儒 訐 谦益 贪肆不法。”
"贪肆"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与用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词义
指贪婪放纵的品性行为,包含对物质的无节制追求与道德约束的丧失。该词属于贬义词汇,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对官员或权势者的负面评价,如《明史》中记载宦官陈洪"尤贪肆",体现其滥用职权敛财的劣迹。
词素构成分析
文献例证
典型用例包括明代张居正批评官员牛希尹"敢行贪肆"(《答河道巡抚楮爱所书》),以及清代史书指控钱谦益"贪肆不法"(《清史稿》),均用于揭露权力阶层的腐败现象。
近义与反义
使用场景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历史研究、古典文学解析等场景,日常表达中可用"贪婪腐败""以权谋私"等替代表述。需注意其书面语属性,口语中使用可能显得生硬。
《贪肆》是一个汉语词语,表示贪婪而放纵的意思。通常形容一个人贪欲无度,追求权势和物质享受的同时不顾道义和法律。
《贪肆》这个词的部首是"贝"和"肉"。"贪"的部首是"贝",共12画;"肆"的部首是"肉",共8画。
《贪肆》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语。"贪"源于古代的"貪"字,含有贪欲、贪婪的意思;"肆"源于古代的"肆"字,表示放肆、放纵的意思。
《贪肆》的繁体形式是「貪肆」。
在古代,"贪"的写法有时会用「貪」,而"肆"的写法有时会用「肆」。
- 这个人太贪肆了,为了追求权势和金钱,不择手段。 - 他的贪肆行为引起了公众的愤怒和谴责。
- 贪财 / 贪婪 / 欲贪 / 贪求 / 贪污
- 贪婪 / 贪欲 / 无度 / 放纵
- 克制 / 节制 / 谦逊 / 克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