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浓绿而幽暗貌。 明 王宠 《山坡羊·初夏题情》曲:“緑阴阴竹梢初放,碧沉沉荷钱较长。” 清 洪昇 《长生殿·改葬》:“冷清清佛堂半间,緑阴阴一本梨花树。”亦作“ 緑荫荫 ”。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从纱门望出去,花园的树木绿荫荫的,听得见蝉叫声。”
“緑阴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浓绿而幽暗的自然景象,尤其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树木繁茂、遮荫成片的场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若需进一步探究该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修辞效果,可查阅古典诗词或现代戏剧文本。
《绿阴阴》是一个词组,形容植物枝叶茂盛,郁郁葱葱的样子。
《绿阴阴》这个词组的部首是“艹”,笔画是13画。
《绿阴阴》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在古代文人的笔下,他们常常用这个词组来描绘自然中绿色植物的生机勃勃。
《绿阴阴》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绿陰陰」。
在古代,「绿阴阴」这个词的写法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写法需要参考不同历史时期的古籍资料,因为汉字有着演变和变异的历史。
1. 这片林子里,绿阴阴的树木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2. 春天来了,大地上绿阴阴的,到处都是新绿。
3. 坐在绿阴阴的草地上,心情顿时变得舒畅起来。
1. 绿草如茵
2. 阴凉
3. 细雨
1. 葱翠
2. 丰茂
3. 鬱郁蓊蓊
1. 荒芜
2. 干燥
3. 枯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