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规,惯例。《太平广记》卷一七八引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曲江 亭子……进士开讌,常寄其间。既撤饌,则移乐泛舟,都为恆例。”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一人之辞而加曰字例》:“凡问答之辞,必用‘曰’字,纪载之恆例也。”
恒例(拼音:héng lì)指固定不变、长期沿用的惯例或规定,强调某种做法因长期重复而形成稳定性与必然性。
基本释义
例:《现代汉语词典》 释义:“常规;一贯的做法。”
-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使用场景
例:《汉语大词典》 引清代文献:“祭祀之仪,乃祖宗恒例。”
-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例:“年终审计是公司财务管理的恒例。”
近义词对比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参见:更多释义可查阅《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或《辞源》(修订本)。
“恒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说明:
“恒例”读作héng lì,意为长期形成的惯例或常规。由“恒”(持久、不变)和“例”(规矩、规定)组合而成,强调某种行为或规则在时间延续中形成的稳定性。
词源与结构
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仪式、活动或制度的固定性,例如:
近义词与扩展
“恒例”强调因长期实践而形成的稳定性,常见于历史文献和制度描述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太平广记》或《唐摭言》的原文。
抱朴霸习北紫擘李不治齿牙馀论出群弹事倒读刀刃打烊颠颠端正费时霏娓高话公共厕所古冠轨道衡贵上归授宏富华章贱迹皎亮狡焉思肆禁呵巨防军条刻意苦盐来物狼狈不堪辽豨逻弋履穷忙古歹蟒绣濛汗名辈溺口青莲宫启问取路赛场赛兰撒野火史谈疏薄説憙丝分缕解苏白铁尺缇骑托言巍怪帷帟諴民小押店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