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恒例的意思、恒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恒例的解释

常规,惯例。《太平广记》卷一七八引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曲江 亭子……进士开讌,常寄其间。既撤饌,则移乐泛舟,都为恆例。”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一人之辞而加曰字例》:“凡问答之辞,必用‘曰’字,纪载之恆例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恒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说明:

一、基本释义

“恒例”读作héng lì,意为长期形成的惯例或常规。由“恒”(持久、不变)和“例”(规矩、规定)组合而成,强调某种行为或规则在时间延续中形成的稳定性。

二、详细解析

  1. 词源与结构

    • 恒:表示持久、不变,如“恒心”“恒星”;
    • 例:指规矩、先例,如“惯例”“条例”。
      组合后表示“长期遵循的固定模式”。
  2. 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仪式、活动或制度的固定性,例如:

    • 古代科举进士宴会的流程:“既撤馔,则移乐泛舟,都为恒例”(《太平广记》引《唐摭言》);
    • 日常规则或传统习俗,如节日庆祝方式、会议议程等。
  3. 近义词与扩展

    • 近义词:惯例、常规、常例、定例;
    • 反义词:特例、变例。

三、权威引用

四、总结

“恒例”强调因长期实践而形成的稳定性,常见于历史文献和制度描述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太平广记》或《唐摭言》的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恒例

恒例(héng lì)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常规的、一贯的。它由“恒”和“例”两个部分组成。

部首和笔画

恒的部首是心字旁,笔画数为4;例的部首是亻字旁,笔画数为8。

来源

恒例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二年》中,原本是用来形容礼仪的规范和惯例。后来逐渐演化为指某种重复出现的事情、活动或规矩。

繁体

在繁体字中,恒例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恒例的写法与现代相似,没有太大变化。

例句

1. 这是我们公司的恒例活动,每年都会举行一次。

2. 餐厅里的恒例菜单非常受顾客的欢迎。

3. 每个节日都有一些恒例的庆祝方式。

组词

恒星、恒量、恒温、恒心、恒心不懈

近义词

规矩、常规、惯例、例程

反义词

变动、非例、非常规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