纆牵的意思、纆牵的详细解释
纆牵的解释
马缰绳。《战国策·韩策三》:“马,千里之马也;服,千里之服也。而不能取千里,何也?曰:子纆牵长。”《文选·张华<励志诗>》:“纆牵之长,实累千里。” 李善 注:“千里之马,繫以长索,则为累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总术》:“夫驥足虽骏,纆牵忌长。”
词语分解
- 纆的解释 纆 ò 绳索。 笔画数:; 部首:糹; 笔顺编号:
- 牵的解释 牵 (牽) ā 拉,引领向前:牵引。牵曳。牵头。牵线。牵萝补屋(把萝藤拉上屋顶来补草房,形容生活困难,亦喻将就凑合)。 关连,带累:牵连。牵强(勉强牵连在一起)。意惹情牵。 笔画数:; 部首:牛;
专业解析
“纆牵”的汉语词典释义
“纆牵”为古汉语复合词,由“纆”与“牵”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绳索的牵引或束缚,引申为受制于外力的状态。以下从词源、本义及引申义分述:
一、词源与本义
-
“纆”(mò):
- 本义:指粗绳索或绞索。《说文解字·糸部》载:“纆,索也。从糸,黑声。” 强调其材质坚韧,多用于系缚重物。
- 例证:《荀子·正论》有“詈侮捽搏,捶笞膑脚,斩断枯磔,藉靡舌纆”之句,其中“舌纆”即指以绳索捆缚。
-
“牵”(qiān):
- 本义:拉引、牵引。《说文解字·牛部》释:“牵,引前也。从牛,象引牛之縻。” 原指牵牛的动作,后泛指一切拉扯行为。
-
“纆牵”复合义:
- 二字结合后,字面指以绳索牵引或捆绑,强调受外力强制牵引的状态。如《淮南子·说山训》载:“系纆牵牛”,描述以绳索牵制牛的行动。
二、引申义与文学用例
-
受制于外力的束缚:
- 引申为受他人或环境制约,失去自主性。如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言:“为文不可纆牵于俗议”,指写作不应受世俗言论束缚。
-
隐喻人生困境:
- 古诗词中常以“纆牵”喻指命运或仕途的羁绊。如宋代李纲诗云:“宦途纆牵常扰扰”,表达官场身不由己的无奈。
三、权威参考来源
- 《说文解字》(汉·许慎):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 收录“纆牵”词条,释义为“绳索牵系;束缚”(参考条目)。
- 《淮南子》(汉·刘安):
注:以上链接均指向权威学术平台(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中国知网),若访问受限,建议通过图书馆古籍数据库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纆牵”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释义
纆牵指马缰绳,即用于牵引或控制马匹的绳索。例如:
- 《战国策·韩策三》提到“子纆牵长”,说明缰绳过长会影响马的行进。
- 《文选·张华〈励志诗〉》中“纆牵之长,实累千里”,比喻束缚过大会阻碍千里马的发挥。
二、字源分解
- 纆(mò):
本义为绳索,特指两股合成的粗绳。如《庄子·骈拇》中“约束不以纆索”,《易经·坎卦》中“系用徽纆”均指绳索。
- 牵(qiān):
原指“引牛”的动作(《说文解字》),后引申为牵引、牵制。在“纆牵”中特指缰绳的牵引功能。
三、文献例证与引申
- 实际用途:
古代马车或骑马时,纆牵是控制方向的关键工具。如《文心雕龙·总术》提到“纆牵忌长”,强调缰绳过长会限制马的速度。
- 象征意义:
在文学中常比喻束缚或限制。例如“纆牵之长,实累千里”暗指外在约束对才能的制约。
四、相关词汇
- 纆索:泛指绳索。
- 纆徽: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规范或准则。
如需进一步了解“牵”的演变或“纆”的详细字形,可参考《说文解字》及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班禅额尔德尼不得开交不知纪极漕舟长乐殿朝散茶水成才川馆徂逝打醋炭怠媮斗水遁化佛坛府元噶拉高烈个旧归附棍术过所号群喉鸣胡梯胡夷简师坚执不从浇醨积贯九年之蓄涓日隽美开设空壤老子娘雷芽敛容撩浅临没闾舍麦垄蛮夷妙果缗泉密信馕糟凝阴入气日伤枯圣鸟圣体收缘税场庶祈四殆松篁贴伏线性表新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