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履霜坚冰的意思、履霜坚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履霜坚冰的解释

《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后以“履霜坚冰”比喻事态逐渐发展,将有严重后果。《魏书·释老志》:“始知祖宗叡圣,防遏处深,履霜坚冰,不可不慎。”《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臣恐履霜坚冰,积小成大,请重鞠 正义 死由,雪冤气於幽泉,诛姦臣於白日。”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三:“伏维陛下留神听览,念 艺祖 创业之难,思履霜坚冰之戒,今日冰已坚矣,非独履霜之渐。” 梁启超 《亚洲地理大势论》:“先之以告诫,继之以警惧,天或者其深有望於 中国 人种,而示以履霜坚冰之渐,教以前车覆辙之鉴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履霜坚冰”是汉语中源自《周易·坤卦》的经典成语,字面义为“脚踏秋霜时,便知寒冬坚冰将至”,其核心含义在于通过细微征兆预判发展趋势,强调见微知著、防患未然的重要性。

语源解析

该成语出自《周易·坤卦》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字面描述行人踩到秋霜时,便能推断出寒冬将形成厚冰的自然规律。此处以季节变化为喻,揭示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过程(来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周易》原文数据库)。

哲学内涵

宋代学者朱熹在《周易本义》中阐释:“霜者,阴气之始凝也。阴气始凝而为霜,则其盛而至于坚冰,可推而知也。”(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周易本义》)此说强调观察初始迹象的重要性,警示人们要从事物萌芽阶段即采取应对措施。

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该成语常用于三类场景:

  1. 经济领域警示潜在风险(如《人民日报》社论引用该词提醒金融风险防范)
  2. 教育领域强调基础积累(如教育部语文教材注释)
  3. 社会治理层面倡导危机预警机制建设(见《新华成语词典》应用案例)

权威释义参考

《汉语大词典》第七版定义为:“比喻从事物的征兆可推知其发展结果,含防微杜渐之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进一步标注其语用色彩为“警示性比喻”。

网络扩展解释

“履霜坚冰”是一个源自《周易》的成语,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该成语字面意为“踩到霜时,便知坚冰将至”,比喻通过细微迹象预见潜在危机或严重后果,强调对事物发展的警觉性和预见性。

二、出处与演变

  1. 经典出处
    源自《周易·坤卦》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
    象传进一步解释:“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指阴寒之气逐渐积累,最终形成坚冰,暗喻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 引申含义
    后演变为成语,强调通过观察苗头采取预防措施,如《二程全书》中提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警示人们关注事态发展的早期信号。

三、用法与语境

四、深层启示

该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居安思危”思想,鼓励人们通过观察细节把握规律,主动应对变化。例如现代职场中,可通过行业动态预判职业风险并提前规划,即是对“履霜坚冰”的实践。

注:部分资料提到“面对困难坚韧不拔”的解读(如),此为少数语境下的引申义,主流含义仍以预见性为核心。

别人正在浏览...

百锾备数弊民冰鞋宾老长解成单酬赓怵迫挫劫错薪盗篡倒反道西说东風風勢傅致干欺公用事业瓜瓣迒蹄酣游厚爱回老魂舆货源绛帷脚踏车九经三史旷工窾曲哰哰疗养所陵阴螺鬟烟发骡驮没本营生末臣莫逆于心脑界鸟笼拼客颇耐轻朱铨曹驱使胜情水丞送亲铁铮铮提升铜浑仪推弹握瑜怀瑾诬衊象山学派翔泳小百货枭令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