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逆于心的意思、莫逆于心的详细解释
莫逆于心的解释
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词语分解
- 莫逆的解释 指两人意气相投,交往密切友好详细解释语出《庄子·大宗师》:“﹝ 子祀 、 子舆 、 子犂 、 子来 ﹞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后遂以谓彼此志同道合,交谊深厚。 南朝 梁 沉约 《七
- 心的解释 心 ī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
专业解析
“莫逆于心”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彼此心意相通,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内心没有任何抵触或违逆。它强调的是一种深层次的、无需言表的默契与和谐。以下从词典释义、出处、用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释:
一、 核心释义
- 莫逆: “莫”表示否定,“逆”意为违背、抵触。“莫逆”即没有抵触、没有不顺从。
- 于心: 在于内心、在心灵深处。
- 整体含义: 形容双方或几方在内心深处高度契合,想法、情感、志向等完全一致,没有任何分歧或违和感。这种和谐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它常用来形容知己、挚友或思想高度统一者之间的关系状态。
二、 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的源头可追溯至道家经典《庄子》:
- 出处: 《庄子·大宗师》记载了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为友的故事。文中描述他们能够“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意指四人彼此相视便能会心而笑,心意相通毫无违逆,因此结为好友。这是“莫逆于心”最经典的出处,奠定了其形容心意相通、情投意合的基础含义 。
- 后世引用: 此典为后世广泛引用和化用。例如,清代思想家王夫之在《读四书大全说》中讨论学术观点时也使用了“莫逆于心”来形容理解上的高度契合 。
三、 用法与辨析
- 用法: 通常作谓语、定语或状语。用于描述人与人(尤其是知交好友)、人与思想观念、或不同事物内在精神之间的高度和谐统一状态。
- 例1(谓语):他们二人相交多年,早已莫逆于心,一个眼神便能明白对方所想。
- 例2(定语):他们是莫逆于心的挚友,共同经历了无数风雨。
- 例3(状语):对于这个观点,他深以为然,莫逆于心地接受了。
- 与“莫逆之交”的关联与区别:
- 关联: “莫逆于心”是“莫逆之交”的情感基础和核心内涵。正是因为彼此“莫逆于心”,才能结成深厚无比的“莫逆之交”。
- 区别: “莫逆之交”是名词性短语,指代的是情谊深厚、志同道合的朋友关系本身。而“莫逆于心”是描述性短语,侧重于刻画这种关系或状态的内在特质——心意的高度相通与和谐。
四、 权威词典释义佐证
权威汉语工具书对该词有明确收录和解释:
- 《汉语大词典》: 对“莫逆于心”的解释紧扣其本源,释义为“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该释义直接点明了其“内心无抵触”和“心意相投”的双重核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虽未单独收录“莫逆于心”词条,但对“莫逆”的释义为“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莫逆:没有抵触)”,如“~之交”。这为理解“莫逆于心”提供了基础支撑 。
五、 总结
“莫逆于心”源自《庄子》,意指内心深处毫无抵触、完全契合,思想感情高度一致。它不仅是描述深厚友谊(如“莫逆之交”)的内在基石,也可用于形容对某种理念、观点发自内心的认同与共鸣。这个成语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心灵相通、精神契合境界的推崇。
网络扩展解释
“莫逆于心”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心意相通、彼此情投意合,形容双方在情感或认知上高度契合,没有抵触。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字面意思:指内心没有抵触,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 出处:出自《庄子·大宗师》中“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描述子祀、子舆、子犁三人因心灵相通而结为挚友的故事。
二、用法与语法
- 语法结构:偏正式短语,通常作谓语使用(如“他们莫逆于心”)。
- 适用场景:多用于描述双方对事物感受、价值观或情感的高度一致,而非仅指表面和谐。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情投意合、莫逆之交(强调深层契合)。
- 反义词:貌合神离(表面和谐,内心疏离)。
- 辨析:与“情投意合”不同,“莫逆于心”更侧重对外界事物的共鸣,而后者多用于情感交融(如男女之情)。
四、典故背景
《庄子》中记载,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因共同追求“超脱生死”的境界而相视一笑,成为莫逆之交。后来子桑户去世,友人毫无悲戚,反以歌唱悼念,体现对生死观的高度默契。
五、示例用法
- 文言例句: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庄子》)
- 现代例句:他们虽未明言,却早已莫逆于心,共同推进了这项计划。
别人正在浏览...
败却褊狷超踔创建村酤倒身登第等闲间斗头凤凰来仪丰逸丰岳棼扰抚署好女儿花鹖旦合扑鹤山翁红蜡讲史兼列禁运酒有别膓肯确科长窥窬库门阃术怜闵历底梨花香马日事变毛囊目禁纳妾排行弃卷庆祉戚姻商歌身相社宰士气霜螯疏散送佥竦爽诵说胎位桃园之拜铁掌通览投奔推潭仆远晩点温吞水物迹贤君显微歇斯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