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驱使的意思、驱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驱使的解释

(1) [order about]∶迫使;使唤

不堪驱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不堪母驱使。

供驱使

(2) [prompt;urge]∶推动

为好奇心所驱使

(3) [send sb. on an errand or mission;dispatch]∶差遣;派用

年在方刚,适可驱使

详细解释

(1).差遣;役使。《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唐 韩愈 《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右準律,不许典贴良人男女作奴婢驱使。” 清 顾炎武 《拽梯郎君祠记》:“方东兵之入 遵化 ,薄京师,下 永平 而攻 昌黎 也,俘掠人民以万计,驱使之如牛马。” 郭沫若 《高渐离》第二幕:“陛下有什么驱使?”

(2).调遣;使用。《三国志·吴志·张昭传》:“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羣贤。” 清 吴伟业 《庚子八月访同年吴永调于锡山有感赋赠》之三:“酒杯驱使从无分,书卷消磨絶可怜。” 鲁迅 《书信集·致罗清桢》:“而颜面软弱,拳头过大,尤为非宜,此种画法,只能用为象征,偶一驱使。”

(3).推动;支配。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二章四:“每人只被一种热烈的情绪--不论是贪婪、恋爱、怨恨或是复仇--所驱使着。”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三章:“当 郭振山 显得无能为力, 梁生宝 出来试图控制 蛤蟆滩 局面的时候,他仅仅出于一种党性要求和感情驱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驱使"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指向的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将其定义为:①差遣迫使,指通过命令或强制手段使人行动;②推动促使,表示受内在或外在因素影响而行动。该词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驱使阡陌"的用法,指差遣劳作。

从构词法分析,"驱"本义为策马前行(《说文解字》释"驱"为"马驰也"),"使"含差遣、任用之意,二字组合后词义发生引申。现代用法中,第一义项常见于被动句式,如鲁迅《彷徨·祝福》中"我被无形的鞭子驱使着",第二义项多用于主动语态,如"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他继续探索"。

语义演变方面,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在唐宋时期已发展出抽象含义,如白居易《凶宅》诗"风雨坏檐隙,蛇鼠空墙堎。主人再三叹,谓是前生孽。驱使我堂上,颠倒我门闾"中的复合语义表达。现代汉语中常与"受""被"等介词搭配使用,如"受利益驱使""被好奇心驱使"等固定结构。

网络扩展解释

“驱使”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迫使;使唤
    指通过命令、强制或激励手段,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例如:“不堪驱使”(出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表示无法承受被强制使唤。

  2. 推动
    指受某种内在或外在力量的影响而行动。例如:“为好奇心所驱使”,表示好奇心成为行动的动力。

  3. 差遣;派用
    多用于上级对下级的任务分配,如“适可驱使”表示根据能力派遣人员。


二、使用场景与例句


三、延伸解析


四、注意事项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出处,可参考《玉台新咏》《三国志》等古籍,或现代作家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案甲白面儿卑恭贬毁壁经赤夏酬价愁凄定聘隄堰舵工咄嗟之间幡纚腹臆膏土功成名就官师关牐果木嗥嘶黑泉皇宬环山荆翼鞿鞅蠲罢空竭旷年困薄蹓弯离闲狸子鸣天鼓模式木函碾玉作抛数平中鼙婆陗壍全璧归赵妊身如意算盘三本桑盖扇发山铭省闱甚紧诗经市闲松膏太古探头缩脑弢弓望风希旨文治武力渥眄憸谀翕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