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象山学派的意思、象山学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象山学派的解释

南宋 陆九渊 (自号 象山翁 ,学者称 象山先生 )创立的主观唯心主义学派。 陆九渊 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和“心即理也”等命题,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并和 程 朱 派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抗衡。这派学说继承者有 陆 的弟子 杨简 、 曹建 、 袁燮 、 舒璘 等以及 明 代的 陈献章 、 湛若水 ,至 王守仁 有进一步发展,合称“陆王学派”。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象山学派是中国南宋时期以陆九渊(号象山)为核心创立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派,又称“陆学”或“心学”。以下为详细解析:

  1. 起源与发展
    象山学派得名于陆九渊在江西贵溪象山的讲学活动。其思想体系远承孟子“尽心”说,近取程颢“心是理”命题,初步构建了宋明理学中的心本论体系。该学派与朱熹代表的程朱理学形成对立,主张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也”等核心命题。

  2. 核心哲学思想

    • 主观唯心主义:否认客观世界的独立性,认为一切存在皆源于“心”,物质世界如同“镜中花”般虚幻。
    • 认识论方法:主张通过“发明本心”直达真理,反对繁琐的格物致知,强调直觉体悟的“易简工夫”。
    • 伦理观:将道德实践归于内心良知,认为“理”内在于人性,需通过自我反省实现道德完善。
  3. 历史影响与传承
    陆九渊的弟子杨简、袁燮等继承其学说,至明代经陈献章、湛若水发展,最终由王守仁(王阳明)集大成,形成“陆王心学”流派。该学派与程朱理学长期抗衡,成为宋明理学两大分支之一。

  4. 政治与社会思想
    象山学派提倡“民为邦本”,主张恢复上古“三代之治”,强调君主应注重民生教化,以维护礼义之道为治国核心。这一思想体现了儒家传统与心学伦理的结合。

象山学派以心性论为根基,开创了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哲学体系,对后世心学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多收录于《象山先生全集》等著作中。

网络扩展解释二

《象山学派》是什么意思

《象山学派》是指中国古代文学中流行于唐朝时期的一种文学派别。该学派以象山为名,象征着山中所围绕的大自然环境,倡导以自然为鉴赏对象,并以自然寻求灵感来创作文学作品。

拆分部首和笔画

《象山学派》的拆分部首是豕(猪)字底边部首,共计6个笔画。

来源

《象山学派》的名字来源于以象山为背景的诗歌创作群体的集合称呼。象山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的一座山岛,是唐代文人士子游玩的胜地。喜欢在象山游玩的文人士子们创作了一批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诗歌作品,最终形成了象山学派这一概念。

繁体

《象山学派》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象山學派》。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的汉字书写中,象山学派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没有特别的变化。

例句

唐代的诗人王之涣是象山学派的代表,他的作品《登鹳雀楼》中有这样一句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充分展示了象山学派对自然景色的表现和赞美。

组词

象山、学派。

近义词

自然派、山水派。

反义词

古文派、抒情派。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