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冻貌。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赫赫 韦 门,祁祁騫騫。蹙蓄峻峙,洛泽清源。”
“洛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uò zé,其核心含义为冰冻貌(即冰冻的状态或样子)。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元稹的《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赫赫韦门,祁祁騫騫。蹙蓄峻峙,洛泽清源。”,其中“洛泽”形容清源(水源)因寒冷凝结成冰的状态。
其他语境延伸
使用建议
在文学或学术场景中,建议优先采用“冰冻貌”这一传统释义;若用于起名,可结合“洛”与“泽”的独立含义(河流与恩泽)理解。
《洛泽》是一个汉字词,表示“洛阳的旧称”。洛阳是河南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古称为“洛邑”。因此,《洛泽》一词常用来形容洛阳城的古老和历史底蕴。
《洛泽》的部首为“水”,表示与水相关。它的总笔画数为8。
《洛泽》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周南·关睢》中,其中有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里的“洲”即是指洛阳。后来,人们将“洲”改写为“泽”来表示洛阳。
《洛泽》的繁体字是「洛澤」。
古代中文写作《洛澤》或《洛澤地》。
1. 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洛泽文化。
2. 古人赞美洛阳说:“洛泽之地,民风淳厚,人才辈出。”
1. 洛泽地:指洛阳地区。
2. 泽国洛邑:指洛阳古城。
近义词:洛阳、洛邑。
反义词: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