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笳鼓人的意思、笳鼓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笳鼓人的解释

亦称“ 笳鼓之徒 ”。指衙门中凶恶的吏卒。 明 刘基 《送月忽难明德江浙府总管谢病去官序》:“ 临江 故多虎狼之卒……狱讼兴灭,一自其喜怒。有诉于官,非其徒为之所,虽直必曲;获其助者,反是。百姓侧足畏避,号曰笳鼓人。” 明 刘基 《送月忽难明德江浙府总管谢病去官序》:“下车访民瘼,按宿狱,凡壅滞不决者,皆笳鼓之徒为之。督所属逮捕,穷其姦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笳鼓人,汉语复合词,由“笳”“鼓”“人”三部分构成。“笳”指胡笳,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吹奏的簧管乐器,形似笛,音色悲凉;“鼓”为打击乐器,多用于军旅或仪仗场合;“笳鼓”合用始见于《晋书》,特指军乐组合形式,如《乐府诗集》载“鸣笳以和箫声,击鼓以节军旅”。

“笳鼓人”词义可作双重解析:

  1. 字面义:演奏笳与鼓的乐工,如唐代李颀《古从军行》中“胡笳悲歌,戍鼓断人行”的乐手群体。
  2. 象征义:代指边塞军旅中的将士,如宋代陆游诗中“笳鼓声中记戍年”的戍边者形象。该词凝结了中国古代军旅文化与边疆意象,常见于描写战争、征戍题材的文学作品。

词源可追溯至汉代军事制度,《后汉书·礼仪志》载“军中设笳鼓司号”,后经南北朝乐府诗发展,成为固定文学意象。清代《佩文韵府》将其归入“军器部”,注为“笳鼓之音,壮士之节”。

(参考文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词典》第3版;中华书局《乐府诗集》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笳鼓人”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指古代衙门中凶恶蛮横的吏卒,常被称作“笳鼓之徒”。该词带有贬义,用于形容欺压百姓、滥用职权的底层官吏。

2.词源与文献依据

3.结构与用法

4.历史背景

该词反映了古代地方吏治的腐败现象,尤其是底层官吏滥用权力、鱼肉百姓的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批判色彩。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明代刘基著作及相关历史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避朝变服层折称美传説传言春元储祉词穷理极赐书綷粲耽惊抵掎棼刍该兼改折鼓涌驩虞虎口拔须昏昏默默缄翰较长絜短解遘进刀荆花冷凄凄棱威冷幽幽连袂灵席龙脣乱糟糟路见不平鹿头城绿叶成荫旄旌摹调内署派取钤压怯子嶔冲穷猿失木仁同一视入德骚瑟赡表子世官鸤鸠释泪霜畦死求百赖讼夺天线退屯武称现存香筒侠邪协力同心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