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澤的意思、洛澤的詳細解釋
洛澤的解釋
冰凍貌。 唐 元稹 《祭禮部庾侍郎太夫人文》:“赫赫 韋 門,祁祁騫騫。蹙蓄峻峙,洛澤清源。”
詞語分解
- 洛的解釋 洛 ò 〔洛河〕水名,在中國陝西省。 〔洛水〕水名,源于中國陝西省洛南縣,東流經河南省入黃河。古作“ 雒”。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澤的解釋 澤 (澤) é 水積聚的地方:大澤。湖澤。潤澤(潮濕)。沼澤。 金屬或其他物體發出的光亮:光澤。色澤。 恩惠:恩澤。澤及枯骨(施惠于死人)。 洗濯。 汗衣,内衣。 澤 (澤) ì 古同“釋”,解散。
專業解析
洛澤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具有特定且相對固定的含義,主要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其詳細解釋可從以下兩個主要義項進行說明:
一、形容冰層凝結、堅厚的樣子
- 釋義: 本義指冰凍結得厚實、堅硬的狀态,形容冰雪堆積或冰凍嚴實之貌。
- 來源與例證:
- 此義項源于古代文獻對自然景象的描繪。例如,《詩經·豳風·七月》雖未直接使用“洛澤”,但其描繪的“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淩陰”場景,與“洛澤”所形容的冰層厚實需鑿取的狀态相呼應。後世文獻如《文選》李善注引《字林》等字書或注釋中,有更明确的解釋,指出“洛澤”即“冰貌”,形容冰的形态。
- 該用法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現象的細緻觀察和詞彙創造。
二、通假字,同“絡繹”
- 釋義: “洛澤”是“絡繹”的通假形式,表示連續不斷、前後相接、往來不絕的樣子。
- 來源與例證:
- 此用法在古籍中可見。例如,《後漢書·烏桓鮮卑列傳》中記載:“……絡繹而至。” 這裡的“絡繹”在部分版本或傳抄中可能寫作“洛澤”,意指人員或事物接連不斷地到來。
- 這種通假現象體現了古代漢語中音同或音近字相互替代的特點。
使用提示
“洛澤”在現代漢語中已極為罕見,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文獻、曆史著作或特定學術讨論中。其第一義項(冰貌)相對更為本源,而第二義項(通“絡繹”)則是文字使用中的假借現象。理解該詞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确切含義。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 對“洛澤”的義項有明确收錄和解釋。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收錄該詞條并提供古籍例證。
- 《說文解字》及後世字書注疏 - 為“洛澤”的本義(冰貌)提供字源學依據。
- 重要古籍原文(如《後漢書》、《文選》注引等) - 提供實際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洛澤”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uò zé,其核心含義為冰凍貌(即冰凍的狀态或樣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詞義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元稹的《祭禮部庾侍郎太夫人文》:“赫赫韋門,祁祁騫騫。蹙蓄峻峙,洛澤清源。”,其中“洛澤”形容清源(水源)因寒冷凝結成冰的狀态。
-
其他語境延伸
- 作為人名:當“洛澤”用于名字時,“洛”指代水名(如洛河),象征地理淵源;“澤”則指水聚集處或恩惠,寓意潤澤、仁慈。
- 網絡誤用:部分網絡解釋提到“形容才華出衆”,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引申的誤讀。
-
使用建議
在文學或學術場景中,建議優先采用“冰凍貌”這一傳統釋義;若用于起名,可結合“洛”與“澤”的獨立含義(河流與恩澤)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鳌足白山并購布政車仗崇基祠監村郊大楷大忠祠谛伺返景發羌廢負飛凫非晶體俘隸高末功譽管榷孤懸浮寄回軍隳紊簡當蔣月泉矯行解陶近器九序儁異鋸牙鈎爪坎子弭變秘録彌歲内聲清聒秋娥曲節折北麝蘭生財省慎生爻神祇社主收撫水田四體台扇天資卓越通緘抟影頹法馱載挖補紊亂顯劇獻饋窙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