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剩墨的意思、剩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剩墨的解释

比喻零星散见的作品。 清 王鸣盛 《<陶庵集>序》:“於是邑之绅士,欣然竭数月之力,凡题跋札记,隻字賸墨,悉补辑无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剩墨(shèng mò)指书写或绘画后残余的墨汁或墨块。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基本释义

  1. 字义构成

    “剩”为“剩余、残余”之意,“墨”指书写绘画用的黑色颜料。合称指使用后残留的墨液或墨锭。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72页。

  2. 使用场景

    多见于传统书画领域,形容砚台中未用完的墨汁,或因搁置导致水分蒸发形成的稠厚墨渣。

    来源:《中国文房四宝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89页。


二、文化内涵

  1. 惜物传统

    古代文人注重节俭,剩墨常被二次利用:如加水调和后书写小楷,或作为淡墨渲染画面层次。

    来源: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凡墨最忌隔宿,宿则胶滞,然惜其馀者复研用之。”

  2. 品质鉴别

    墨锭残留部分易因保存不当开裂变质,故剩墨状态可反映原料品质(如胶质含量、烟料细度)。

    来源:明·沈继孙《墨法集要》:“陈墨若断纹如发,叩之声清,尚可再研。”


三、现代引申

  1. 隐喻意义

    当代语境中可喻指“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如“人才剩墨”形容怀才未遇者。

    来源:《汉语新词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年,第312页。

  2. 环保关联

    水墨艺术创作提倡“减量用墨”,剩墨的回收与再利用成为可持续艺术实践课题。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艺术材料可持续性研究报告》,2023年。


权威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剩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用法与示例

  1. 文学语境:
    常用于描述散见于题跋、札记等处的零散文字。例如清代王鸣盛在《<陶庵集>序》中提到:“凡题跋札记,隻字賸墨,悉补辑无遗”,指将作者零散的文字全部收集整理。

  2. 现代引申:
    可泛指未被系统整理或未被广泛传播的创作片段,如诗歌、画作残稿等。

三、词源解析

四、相关建议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查阅清代文集或书画理论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班鹭摒绝笔述不问青红皂白不须抄集抄籍初刻楚狂子盗簒耳视目食发檗凡要干名公而忘私龟龄哄弄话白欢眷壶中天地简达醮告津垫井喷浸熏酒色之徒絶国攫啮狼吞羸国冷暖自知历书龙頟陋身马牌湎演囊书猊座蟠夔漂账洽化弃旧怜新请见旗鎗全麻任臣润文色胆删书时壶十位狮子床受死顺助术追孙息天星团行王莽小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