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传说中的水兽名。 唐 杜甫 《复阴》诗:“江涛簸岸黄沙走,云雪埋山苍兕吼。” 清 吴伟业 《悲歌赠吴季子》:“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螻蚁。”
(2).古代掌管舟楫的官。苍兕,善奔突,能覆舟,故以此名官为警。《史记·齐太公世家》:“ 师尚父 左杖黄鉞,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遂至 盟津 。” 司马贞 索隐引 马融 曰:“苍兕,主舟楫官名。” 晋 郭璞 《<山海经>序》:“钧天之庭,岂伶人之所躡;无航之津,岂苍兕之所涉。” 清 臧琳 《经义杂记·苍兕主舟楫官》:“盖苍兕本水兽,善覆舟,故以此名官,欲使居是官者尽其职,常以苍兕为警也。”
(3).借指水军。《梁书·武帝纪下》:“ 高祖 英武睿哲,义起 樊 邓 ,仗旗建号,濡足救焚,总苍兕之师,翼龙豹之阵。”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尘清世晏,苍兕无用其武功。”
苍兕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一种传说中的大型动物,常被解释为青色的犀牛或水牛。根据权威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该词由“苍”和“兕”两部分组成:“苍”指青灰色或苍白色,象征颜色;“兕”则指独角兽或犀牛类动物,源自古代神话和文献。苍兕在古籍中多出现于狩猎或祥瑞场景,例如《诗经·小雅·吉日》记载“既张我弓,既挟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这里的“大兕”即指苍兕,强调其威猛特性。在文化内涵上,苍兕常被视为勇猛、力量的象征,并见于《山海经》等典籍,描述其为青色独角兽,具有神话色彩。
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和《辞海》。
“苍兕”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两个主要角度解析:
神话中的水兽
古代官职名称
神话象征
军事隐喻
“苍兕”兼具神话生物与职官制度的双重文化内涵,在古典诗文中常被用作自然威力的象征或矢志报国的隐喻。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论衡》《全唐诗》等文献。
剥皮囊草备览悲路岐箯笋灯笼屏声静气璧纬不知所以拆白道字出性打破迷关钓船敦茂鹅黄酒纺车风矩故误谽閜翰札黑头虫侯伯怀哺咶哒黄骨鱼瓠种疆臣简易教案较差嘉运洁峻荆褐静莫绝顶老草柳意脉络僻语歉荒樵路青翼清忠谱人稠物穰如登春台弱弄神逵十诫淑节叔向田单天邃挑牙料唇苕嶢葶苈讬终望舒荷问牛五色缕舞智相就县鸡